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啸虎 《科学》2005,57(3):50-53
唉!覆灭了的大自然一隅! 这偌大的世界是如此精疲力竭而了无声息. --莎士比亚<李尔王> 通古斯神秘大爆炸,是人类有史以来亲眼目睹的最大一次不明飞行物(UFO)重创地球事件,被科学界称为"20世纪第一谜".百年回眸,通古斯大爆炸对人类心理的冲击力仍然是空前的.人们惊魂未定地提出种种问题,仅就爆炸原因的猜测就不下百余种,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04年夏天,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在通古斯有了惊人新发现,于是波澜再起……  相似文献   
82.
《安徽科技》2007,(1):29
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正式编号为12418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铜陵星”。2006年12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郭传杰向安徽省铜陵市市长张庆军颁发了国家天文台的小行星命名证书。  相似文献   
83.
一颗靠近地球在天空中运行的小行星,因为存在与地球相撞的危险性,现正成为机器人和人类进行空间探测的目标。由于它处于外层空间低引力环境,登陆小行星将比5~10年前更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84.
仝号 《世界科学》2007,(2):26-28
克拉克·查普曼(Clark R.Chapman)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主要从事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卫星系统以及水星的研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关注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研究人员。20年多年来,他一直乐此不彼地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行了精细的计算,并把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险相比较。为了让读者对小行星的构造及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威胁有一个全面了解,《发现》杂志记者凯西·斯维迪尔(Kathy A.Svitil)专程采访了查普曼,以下是他和查普曼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5.
采用分子动力学和EAM(embedded atom method)势,模拟研究了热脉冲对金属铜从晶态到非晶态转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热脉冲作用下,转变时体系平均温度高于平衡计算熔点,结构转变是过热熔化过程,系统不可能发生从晶态到非晶态非平衡转变.随着热脉冲频率的增大,转变所需热脉冲幅度减小,体系转变过热度降低.  相似文献   
86.
微机保护中通用处理器和DSP的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4种通用处理器(MPU)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通信方式,包括利用处理器的I/O功能的通信方式、利用双体存储器(DBM)的通信方式、利用直接存储器(DMA)访问技术的通信方式和利用双端口寄存器(DPRAM)的通信方式;针对基于DSP的双处理器保护系统,通过对这4种通信方式的分析比较,选择利用双端口寄存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双处理器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87.
资讯·前沿     
《杭州科技》2012,(2):3
2012末日来袭?!直径44米小行星2013年接近地球当心2012!幸好,这一次这颗小行星2012只是路过。根据计算,它将于2013年2月15日从很近的距离上飞掠地球,距离仅2.4万公里左右,届时它的轨道高度甚至将低于一些人造卫星。但是不要担心,这颗小行星将不会和地球相撞,不过这一轮安全的擦身而过并不代表着未来  相似文献   
88.
科学触角     
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说的新证据耶鲁大学古生物家泰勒·莱森(Tyler Lyson)及合作者最近在美国蒙大拿州尔南部一个称作地狱溪地层的区域,发现了属于最后灭亡的一批角龙的角化石。该化石长45厘米。它很可能证实恐龙灭绝源于小行星撞击。该地层位于白垩系与第三系的交界面以下仅仅13厘米处,这个富含锂的地层通常被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标志。在该交  相似文献   
89.
双体小行星探测已成为当前深空探测的重要领域,提高双体小行星探测器的导航精度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球体-椭球体的双体小行星模型为背景,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探测器对双体小行星光学观测信息和星间测量信息的自主协同导航方案.考虑到从星相对于主星的位置不确知会影响探测器的导航精度,本文设计了对从星状态进行扩展估计的导航滤波器.特别地,通过分析导航系统的可观测度和轨迹约束,本文重点研究了导航观测几何构型并优化导航信息,实现探测器和双体小行星的最优构型配置,从而使探测器沿优化轨迹飞行时导航性能最优,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并验证探测器沿优化轨迹飞行时的导航性能.以上研究方法和仿真结果可为我国未来小行星探测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90.
《世界科学》2011,(3):67-F0002
向发现第二个地球迸发。过去的两年中,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轨道望远镜一直不间断的观测着560光年上“天鹅座”羽翼上15万颗小行星的动向。探测器一直在搜寻细微的,亮度聚隆的图景。因为这可能显示着有小行星正穿越恒星的表面,以掩盖一小部分光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