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64-64
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以肯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以来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至此,我国已有八所高校获准以校名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62.
小范 《科学大观园》2012,(10):69-70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观测项目负责人唐纳德?姚曼斯称,直径在1 4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2011AG5"有可能于2040年2月5日与地球相撞,概率为1/625。虽然它的体型不大,可一旦与地球发生碰撞,便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小行星撞地球历史上确曾发生在2012年1月27日,曾有一颗  相似文献   
63.
地球上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要想实现未来进一步的发展,甚至最终冲出太阳系实现恒星际航行,人类或许需要将眼界放宽一些,考虑对太阳系其他区域的矿产资源进行开采。要想建造一艘在人类可以忍受的时间范围内——比如数十年内飞抵另一个恒星系的超级飞船不但是极其困难,而且还是极其昂贵的,研制这样一艘飞船的耗资可能将高达数千亿美元。但是星际航行的支持者们并不以  相似文献   
64.
<正>说起陨石,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兴趣。虽然,陨石很美很浪漫,在爱情小说里有"刹那即永恒"的说法,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2013年2月15日,一颗陨星在俄罗斯上空划过并爆裂,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广岛原子弹。俄罗斯境内车里亚宾斯克州、秋明州、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州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北部地区均遭遇陨石雨,有上千人受伤,大多数人是被陨石坠落时震碎的玻璃碎片割伤的。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车里亚宾斯克州,各类建筑的窗户被震碎,屋  相似文献   
65.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筹划捕捉一颗500吨的小行星,并将它重新部署成一个空间站,以便为宇航员前往火星提供一些帮助。目前,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准备制定今后10年的太空探索安排,其中就包括在未来几周内,考虑这项需要耗资25.85亿美元的计划。如果该计划得到批准,该小行星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人类移动的天体。在美国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学院准备的一份可行性报告里,科学家概述了  相似文献   
66.
目前。全球生物灭绝的速率是无人干扰情况下的1000倍。科学家的评估分析表明,地球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来袭。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既不是小行星.也不是火山,而是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67.
小行星传奇     
目前,美国的“黎明号”探测器正在前往灶神星的路上,到2O12年,它还将飞往谷神星。科学家之所以会关注这两颗小行星,是因为了解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大阳系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8.
近地小行星撞击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作为来自外空的非传统类型灾害风险,其中包含着威胁整个人类文明安全的超级重大风险.通过监测预警发现并识别风险,是实施小行星防御、防范化解小行星撞击风险的前提条件.当前,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开展专用设备业务运行,人类已发现编目超过2.9万颗近地小行星,并且通过专用系统分析了它们的撞击风险.按照小行星群体分布的理论模型,还有大量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土安全甚至是地球环境安全的近地小行星藏匿于茫茫太空之中. 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的近地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前没有任何预警信息,表明现有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尚存在漏洞.面对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在分析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对近地小行星“全面监测”“精准预警”的总体要求,面向“普查编目”和“风险预警”运行场景,提出了基于“六度”(深度、广度、频度、精度、维度和速度)分析框架评估监测预警体系能力的构想,并对六度要素的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冀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体系规划、论证、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9.
70.
为了增进公众对小行星、流星等近地星体获取过程的了解,美国宇航局(NASA)近期在其网站上以动画形式披露了小行星登陆项目——"小行星再定向"——的具体细节;捕获小行星、宇航员降临其上、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三个步骤。分析称,除了科研用途,NASA这项在科研项目也有着现实的目的。因为,迄今人们还无法预判来袭地球的小行星其精确坠落点,也无从知晓改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