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全球变暖、核战争和病毒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毁灭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人类探险的范围需要远远超过地球,以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霍金说:“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是,一旦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22.
小行星探测日渐成为深空探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小行星Kepler轨道以及小推力航天器的特点,从能量和相位的角度推导出多颗小行星探测顺序的确定准则,并利用优化算法对航天器的飞行轨迹进行了全局优化设计。算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得航天器剩余质量与飞行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并通过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综合利用遗传算法和局部优化算法具有精度高、计算简单的特点,可用于小行星探测的轨迹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3.
彭玉磊 《科技潮》2007,(4):50-51
2036年4月13日,对于地球人来说可能是个黑色星期日,因为在这一天,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它撞击的面积非常大,几乎等于整个英格兰。当天,“阿波菲斯”将从非常接近地球的地方经过,运气好的话,它会与地球擦身而过;倒霉的话,它就会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24.
欧洲的空间部门官员们正寻求一项方案,以便能在小行星接近地球时改变其运行轨道。这一想法是寄予美国和欧洲正计划共同实施的一个名为"AIDA"的项目,即"小行星撞击和偏离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发射两艘小型飞船去拦截一颗65803号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Didymos",该小行星自身还拥有一颗小卫星,两者相互绕转。这颗小行星预计将在2022年掠过地球附近。因而其中一艘重大约300公斤的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飞船将负责撞击这颗小行星的小卫星。这艘飞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25.
小行星可能曾经将生命带给了地球,但它们对现在的地球生命和人类文明却是很大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存在,而且还很现实。  相似文献   
26.
27.
火星那红彤彤的身体逐渐从太空中显露出来,时间越来越紧迫,但是十几个小时了,却没有一艘飞船再接近小行星,泰坦尼克号也没有接到下一步的行动指令。  相似文献   
28.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相信“黎明号”能帮助他们回溯诞生之初的太阳系,他们将那个时候称为“太阳系的黎明”,这也正是“黎明号”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29.
《大自然探索》2009,(7):7-7
2008年。天文学家测到一颗代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在被发现19个小时以后,它与地球大气层相撞,并在苏丹北部努比亚沙漠上空约37千米处爆炸。有目击者后来称,他们看到了一个火球,但这个火球不久即消失。  相似文献   
30.
 太空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大的经济、技术和政治意义。利用规范分析、经济学和政治学方法,分析了太空资源开发的现状,现行的多边与单边治理机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经济特点、行业利益和未来战略发展需要,类比了相似的资源开发制度,提出了中国对太空资源开发的应有立场与主张,包括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治理,及时颁布国内相关政策法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