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37篇
系统科学   114篇
丛书文集   262篇
教育与普及   2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4篇
现状及发展   70篇
综合类   715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61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本文简述了用α-SiC:H/α-Si:H复合膜钝化硅平面器件的钝化机理,并成功地应用于硅平面小功率晶体管的表面钝化,实验表明,钝化后的器件反向漏电流降低了2~3个数量级;小注入下的电流放大系数提高了3~4倍;室温—200℃的BT实验表明,未钝化的器件200℃时的电流放大系数比室温时增加了300%,而钝化后的器件只增加了75%。这些结果主要归因于钝化膜中原子态氢在到达SiO_2-Si界面处与界面处悬挂键结合,降低了界面态密度。  相似文献   
762.
本文通过研究盐类、极性、非极性等三类化合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行为,进一步地讨论了预电离机理,对非极性化合物的电离机理做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非极性化合物正十六烷的电离机理。  相似文献   
763.
764.
针对传统钻削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屑、排屑困难以及加工质量差等问题, 提出了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加工方法,并研究了其运动特性和断屑机理.利用自行设计的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钻削系统对45号钢进行了传统钻削与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钻削的对比试验.从孔的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切屑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钻削,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钻削能有效降低孔表面粗糙度,改善孔表面微观形貌.另外,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轴转速和超声振幅对孔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当振幅在20μm,主轴转速在450r/min时加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65.
针对东海油气田N区块钻井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坍塌的问题,通过梳理分析N5区块及周边构造三口探井地质条件、地层特性、测井数据,基于地质力学与岩石力学基本原理计算了井壁坍塌压力;并对使用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的钻井工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钻井液密度高于坍塌压力的情况下,使用密度相对较低的油基钻井液即能够保持井壁稳定,无阻卡等复杂问题。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则部分泥页岩井段井径扩大,起下钻明显阻卡,处理复杂问题耗时较长。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油基钻井液能够降低泥页岩水化程度,减缓钻井液向微裂隙中的渗流,抑制微裂隙扩展,提高钻井液对井壁的有效支撑作用。因此,在东海油气田复杂泥页岩地层钻井中,使用油基钻井液能够更好地保持井壁稳定,避免或减少钻井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766.
应力腐蚀开裂(SCC)是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中的重要部分。它指金属在特定介质中由于受稳定应力产生尖锐的裂纹而造成的金属材料的腐蚀破坏。它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对SCC的研究需要各方面的工作(图1)。 自1906年开始出现关于SCC的文章后的近80年中,人们从冶金学,断裂力学、物理和化学等各方面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关机理。对六、七十年代此方面的工作已有许多人进行过归纳和总结。这里在简单回顾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归纳近两年来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76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沸腾换热、多孔物质内传热传质及毛细管中两相流的理论及实验,提出了烧型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改进模型,再据此而得到新的烧结型多孔表面泡态沸腾换热关联式,与实验结果比较,偏差在士30%以内。关联式适用于F-11,F-12,F-22,F-113,F-114。  相似文献   
768.
断屑机理和断屑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69.
本文以多烯(17个碳原子)模拟反式聚乙炔链,位于两个多烯链平面之间的钠原子为掺杂剂,用 CNDO/2方法讨论了掺杂聚乙炔的微观导电机理,尝试并分析了用轨道理论的离域方法处理定域问题的具体方法.在我们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范围内、负电孤子借助于钠原子在两链间跃迂。在低量掺杂情况下,参考链上孤子的存在对这种跃迂起辅助作用;电荷密度、原子轨道布居、能量分割及沿分子轨道形状等的结果同样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70.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热氧降解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核磁共振(NMR)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在空气中加热降解的机理.发现共聚醚的热氧降解首先发生在醚键的α碳上,采用苯基叔丁基硝酸灵作捕捉剂,用ESR成功地捕捉到α碳上脱氢后形成的碳自由基和氧自由基.用FT-IR跟踪检测了共聚醚在老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合-维核磁共振波谱及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归属,揭示了共聚醚热氧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