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2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屈原《九歌》,近人多以为其中有对唱。《九歌》中到底哪些篇是对唱,哪些篇是独唱;哪些诗句是男唱,哪些诗句是女唱;哪些诗句是巫唱,哪些诗句是神唱;对唱是巫与神的对唱,还是神与神的对唱,抑或是主巫与群巫的对唱;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定,纯粹“以意为之”,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事实上,《九歌》本是祭歌。祭歌中所反映的全部乐神活动,都是由巫师执司其事的。巫师在祭祀鬼神时、一身二任,既代表他(她)自己,又装神弄鬼.诡称鬼神已经附体,代表着鬼神。同样的,巫师所唱的祭歌,则时而以巫师的口吻唱,时而又以鬼神的口吻唱,但都出自巫师一人之口。作为祭歌的《九歌》,正是巫师的独唱或合唱(独唱者一人而兼神、巫两种角色),而不是男与女、神与巫或主巫与群巫的对唱。  相似文献   
72.
在中国歌曲演唱中,规范好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及归韵问题,掌握在演唱中的行腔走韵,重视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是演唱好中国歌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李西林 《科技信息》2010,(27):I0254-I0254,I0405
声乐演唱除做好理解作品、领会作家创作意图外,还要从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咬字吐字等技术层面进行揣摩、体验和实践,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歌声动人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本文在全面论述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及咬字吐字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谈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74.
赵亚伟 《科技信息》2011,(16):I0247-I0247
歌唱是最美丽的语言,而这一语言又通过声乐艺术来体现。本文从声音的感觉、演唱的感觉和伴奏的感觉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到很好的演唱,以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湘西石板寨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在村落选址、民居组合、建材选择和院落布局上所体现的原生态设计特点与理念,以求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6.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7.
完善的艺术表现是歌曲演唱的最高境界,科学的发声方法,较高的艺术素养,丰沛的情感投入以及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是达到这个境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卡门咏叹调<塞维利亚老城墙旁边>的三个演唱版本为研究对象,从唱段的剧情和音乐结构入手,结合版本中歌唱家们塑造的音乐形象和体现的审美观念,分析了她们演唱处理的共性表现和个性化表达.  相似文献   
7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也应有所提高和改进,以适用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文章着重从学习者的条件、科学的发声方法、语言的掌握、艺术处理和歌唱心理等方面对怎样增强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力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0.
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生理共同参与协调渐进的过程。表现在发声要领、演唱技巧、歌词、音准节奏、情感表达和肢体动作等方面都要经过大脑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就是大脑对演唱活动的"注意"。在声乐学习与演唱的活动中,"注意"对歌唱和发声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对能否迅速、正确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演唱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