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01.
原子核结团假说填充能级的分裂与简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昱应 《自然杂志》1995,17(6):361-362
以自然界有天然丰度核素的实验数据为依据,我们用质子数(Z)与中子数(N)的关系分析核素,引入两参量S=2Z-N,H=N-Z,绘制出正方形核素图如图1所示.图中稳定区核素的坐标上界S=44,H=44.又由核分布事实与两新参量对应确定核,得出它们的物理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一个与量子群q变形参量相联系的偶偶核基态带转动能谱新公式,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它能够相当好地描述实验值。  相似文献   
103.
在核结构的研究中,常用到多极力(四极力,八极力等等)本文推导了壳层模型的多极力矩阵元的一般公式.这个公式可用于核谱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4.
摘要:当锂原子处于基态((1s)^2s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的三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采用单参数的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锂原子(1s)^2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1s)^2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05.
《科学通报》2021,66(27):3561-3569
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是理解核子间相互作用、揭示壳结构演化和确定滴线位置的关键,是研究核反应和核衰变的基本信息,同时也是探索元素起源等问题必需的核物理输入量,对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学科至关重要.尽管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的测量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部分远离稳定谷的奇特原子核质量仍依赖理论模型预言和计算.本文介绍了原子核质量模型的重要发展历程、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原子核现象的成功、基于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构建的目前唯一考虑连续谱效应的原子核质量表,以及拟基于形变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建立高精度原子核质量表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提出把原子核的衰变视为一种特殊的核反应,则衰变能就是这种特殊的核反应过程的反应能.而原子核衰变中的出射粒子动能与衰变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就是这种特殊的核反应过程的Q方程;并提出了原子核衰变与原子核反应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新量子宇宙     
本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新量子宇宙的新著。量子力学不仅可以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等微观物质,也可以了解星体等宏观物质和宇宙的本性。关于量子宇宙的首部著作出版于1987年。随着量子力学的新进展,也发展了量子宇宙学的一些新研究,为本书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张益是1993年作为兰州大学生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当时他主要是跟着李民乾老师作一些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课题.李民乾教授是他那一代中国实验物理学家中最早关注并投身于纳米科技研究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