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571篇
系统科学   215篇
丛书文集   438篇
教育与普及   3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62篇
综合类   746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里兹变分法,通过数值计算,求出锂原子的基态能量,结果和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2.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研究盐类、极性、非极性等三类化合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行为,进一步地讨论了预电离机理,对非极性化合物的电离机理做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非极性化合物正十六烷的电离机理。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黄原酯棉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煤中痕量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简便、快速和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2%,回收率在90%~108%之间  相似文献   
75.
紫苏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丽霞  廖菁 《贵州科学》1998,16(2):132-135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涨研究了紫苏根、茎、叶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实验拟定了各待测元素的最佳分析条件,呼元素的回收率在96-105%之间,相对偏差小于6%,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同时,对紫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为办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6.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铬的基体改进剂进行了比较研究,选g(NO3)2为基体改进剂,拟定了不需校正背影、不用分离直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铬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7.
船运散装液体化学品溢漏扩散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船运液体化学品的性质及其介质因素,将其溢漏后主要运动形式分成五类,给出部分扩散形式一般数学模型。为船运散装液体化学品溢漏事故应急及处理损害赔偿事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大连湾潮流和潮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浅水潮波理论,采用ADI法、开边界强迫水位和二维信息控制计算大连湾M2分潮流场。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且缩短了计算时间,为液体化学品污染扩散数值计算提供了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79.
铁铝原子在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中的扩散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铁铝扩散偶,研究铁铝原子在化合反应中的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扩散偶在铁铝低共熔反应温度上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偶在低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在扩散偶铁-铝界面铁的一侧,通过铝原子的扩散,形成了富铝相金属间化合物FeAl2;而在高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则在铁-铝界面上,通过铁、铝原子的互扩散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Fe3Al5,并随时间向两旁生长,两种化合物均为多孔体。研究发现铁、铝原子的  相似文献   
80.
Lewis酸的电负性(xL)和原子势(Z/rc)是影响Lewis酸硬软度(FA)的主要因素,本文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FA值大小,把Lewis酸分成三类,这与Pearson分类基本一致.用最小二乘法成功地建立FA与配合物的lgKf的线性回归方程,均通过F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