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80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self-assembled structures of 4, 4‘‘-dionoyl-2,2‘‘-dipyridyl and its co-adsorption with stearic acid on 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 (HOPG)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s a result, 4,4‘‘-dionoyl-2,2‘‘-dipyridyl forms a planar trans conformation in two cases, and through the co-adsorption with stearic acid, 4,4‘‘-dionoyl-2,2‘‘-dipyridyl and stearic acid form a well-ordered nano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2.
The study of interfacial electron transfer (ET) reaction between feericinium (Fc^ ) produced in situ in 1,2-dichloroethane (DCE) and ferrocyanide in ice matrix under low temperatures by the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SECM) is reported .Tetrabutylammonium (TBA^ ) is used as the common ion (potential -determining ion )in both phases to control the interfacial potential difference,The potential drop across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can be quantitatively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ratio of concentrations of TBA^ between beh two phases ,The apparent hetero-gencous rate constants for Fc^ reduction by Fe(CN)6^4- at the interfac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have been obtained by a best-fit analysis,where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curves are fitted to the theoretical simulated curves.A sharp change has been observe for heterogeneous rate constants around the freezing point of the aqueous phase,which reflects 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93.
兔是研究角膜病最常选用的实验动物。研究其正常组织学结构,可为了解其病理状况打下基础。本文报告了正常兔角膜的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兔角膜由上皮层、实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等部分构成。其组织学结构除了前弹力层不明显外,与正常人角膜的结构大致相同。并讨论了兔角膜的上皮微绒毛、实质层的胶原纤维排列、内皮细胞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认为这些结构特点是与正常兔角膜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利用兔角膜材料研究各种角膜疾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精加工分析用的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可达nm级,测量范围可达140μm×140μm.采用了探头扫描方法和双扫描工作模式,扩大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工程应用范围.给出了金刚石刀具钝圆半径与精密玻璃光栅和超精密抛光陶瓷的轮廓形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95.
用STM针尖对金表面进行纳米修饰,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隧道电阻变小时,阈值电压开始减小后增在。这种现象可以用场蒸发和场梯度诱导表面原子扩散的复合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6.
997.
以小型化Nd:YAG调Q脉冲激光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作为软X射线源,采用软X射线近贴显微技术,建立了台式软X射线显微系统,得到了图像分辩率高于1μm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合肥同步辐射扫描炊X射线显微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9.
杨志刚 《科学通报》1995,40(19):1822-1822
柯俊和Cottrell在1952年首先观察到贝氏体相变伴随有与马氏体相似的表面浮突,故认为贝氏体的长大方式与马氏体相似,这一实验结果成为贝氏体相变以切变机制完成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有人发现扩散型相变(如Al-Ag中的γ相沉淀)也能产生表面浮突,而且贝氏体浮突的形状(∧,∨型)与马氏体单倾型浮突(N型)有所不同,认为不能根据浮突效应来肯定贝氏体的切变形成机制.而后,许多学者对贝氏体浮突的形状和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为止,关于浮突的实验工作大都是用光学干涉显微镜完成的,高度观察只能达到(0.01μm)的精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梁杨氏模量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弯曲测试测量纳米梁杨氏模量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解决了纳米梁杨氏模量测试技术中的3个关键问题:①宽梁条件下杨氏模量理论模型的修正;②纳米梁厚度的精密测量方法;③加载点位置相对于理想点的偏差给测试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测试结构硅纳米梁杨氏模量的测试值为(183.79±4.18)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