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近年来,颤抖病给中华绒螯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酚氧化酶原系统是甲壳动物最主要的体液免疫系统,当外源微生物侵入体内时,它发挥最基本的免疫防御作用来抵抗感染.酚氧化酶原系统的变化是蟹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prophenoloxidase和peroxinectin是酚氧化酶原系统中两个重要的体液免疫分子.实验从分子和蛋白两个水平研究了中华绒螯蟹酚氧化酶原系统与颤抖病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通过测定酚氧化酶原系统活性来判断蟹体质状况的方法.在分子水平上,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分子prophenoloxidase和peroxinectin的部分基因序列被克隆和测序,并检测出这两种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与颤抖病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患病组蟹mRNA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组;在蛋白水平上,酚氧化酶的活性被测定,在正常情况下,蟹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处于低水平状态,当被感染颤抖病后,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些结果提示了酚氧化酶原系统在抗颤抖病感染时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预防和治疗颤抖病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石磊 《世界科学》2012,(3):56-58
2011年第9期《世界科学》发表了2篇关于新加坡的文章.即《科技立国新加坡》和《双城记:香港与新加坡》,读后令人对当今新加坡的科技政策和规划有了更深了解.同时我们中国也可借鉴其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3.
张茂森 《奇闻怪事》2012,(12):28-29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桥梁是人类"行"的需要,跨越江河的需要,道路在江河上延续的需要。它作为陆路交通设施,行使着道路交通的基本功能。桥在人们生活中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太多的人文意义。然而,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自杀桥"。当人们将桥与自杀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所谓与桥有关的独特的"自杀"文化。  相似文献   
84.
耿佳慧 《科技信息》2010,(6):160-160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凭借其杰出作品《芒果街上的小屋》进入了美国文化主流。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使用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等待中的刻板化的奇卡纳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5.
86.
对于一个老城区给水系统的改造,有多种方法,但最佳解决的办法应是了解原设计者在当时的设计思路,在改造中结合时代发展的因素及用水标准的提高,来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工程改造之后能满足城市给水系统5至10年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7.
88.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对候风地动仪的描述。教科书里的木质地动仪外观模型,王振铎于1951年制作完成。围绕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而展开的争辩成为网络焦点。这个被很多人误认为"古董"的模型,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专家根据不到  相似文献   
89.
中国普罗作家蒋光慈和日本普罗文论家藏原惟人,在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历经了创作倾向、创作方法论的“转向”。两者之“转向”,内含中日普罗文艺运动的不少经验和教训,即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发展应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应从理念出发,遵此原则,文学创作和理论才有生机,反之则枯萎。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