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奥美拉唑(OME)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68例与用雷尼替丁(RAN)治疗56例作比较,十二指肠溃疡4周愈合率:OME组100%,RAN组73.6%,疼痛缓解率也优于RAN,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以豆渣、鸡粪为原料,经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实验按两种原料碳、氮实际含量经过计算后进行组合,并使其碳、氮比调整为15.6∶1。在投料率为5%、投料浓度13%、滞留期20天、pH7.2—7.5、温度控制在35±1℃的条件下,产气率可达到3.9M~3/M~3料容·日。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综述了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形成条件,对在豆制品废水厌氧消化处理的UASB反应器里颗粒污泥形成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照相,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分为5个时期,即絮凝污泥丝状菌增长期,颗粒污泥亚单位生成期,亚单位聚集期,初生颗粒生长期及颗粒污泥生长和成熟期。论述了每个时期的污泥形态及工艺运转负荷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告应用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EMCT)治疗胃息肉、胃癌、消化性溃疡三种疾病21例、39次治疗。提出了溃疡面搔刮加微波凝固治疗难治性溃疡、及EMCT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法。胃息肉13例27枚及Ⅱa型早期胃癌1例与消化性溃疡3例全部达到治愈。85.2%的胃息肉EMCT一次治疗成功,Ⅱa型早癌一次成功,消化性溃疡2例一次成功。进展期胃癌4例均达到肿块缩小、狭窄的胃腔扩大与自觉症状改善的效果。鉴于疗效显著,认为三种疾病均适用本疗法;并就EMCT的适应症、使用限度和治疗目的作了讨论;展望了以EMCT作为早期胃癌经内镜根治疗法手段之一的远景。  相似文献   
65.
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取自ABR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恢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氨氮浓度分别为0.2 g/L和0.4 g/L时,表现为促进产甲烷作用,二者的产甲烷能力分别比参考体系提高5%和10%;当氨氮浓度为0.8 g/L时,开始表现为抑制产甲烷作用,抑制程度为7%;并且随着氨氮浓度提高到2 g/L、3 g/L、4 g/L,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分别下降20%、28%、45%。此外,研究表明,氨氮影响产甲烷活性的浓度范围与具体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碱度及污泥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大庆油田地面系统的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油田地面系统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危害严重,SRB菌的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其不同种类进行杀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绝迹稀释法以及"滚管"培养,从大庆油田地面系统的3种介质类型中分离到80株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对其中20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发现,液体培养基外观存在两种特征:一种为附着生长的SRB菌占多数,另一种为非附着生长的SRB菌占少数;地面系统的SRB菌主要分布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菌纲(Clostridia)占总数的6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占总数的25%,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中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占总数的10%.地面系统中SRB的种类比较新颖,存在新种的可能性很大,本源的SRB菌很少,大部分是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外源微生物.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67.
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值时,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80.  相似文献   
68.
采用载体吸附法的固定化方式培养了高活性的厌氧生物膜颗粒,并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工艺特性及污泥特性等规律,探索用生物膜颗粒取代厌氧颗粒污泥的可行性,以缓解国内颗粒污泥供应不足的问题.实验装置采用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投加人工配水,裸载体为陶粒(湿视密度1310kg·m-3,平均粒径0.32mm).实验分初次启动、二次启动及稳定运行两个阶段进行,反应器仅需24 d就可完成启动,COD容积负荷最高达到18kg·m-3·d-1,相应的COD去除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69.
针对抚顺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在高温条件(70℃)下预处理后在34℃条件下厌氧消化,与无预处理的一步厌氧消化反应进行对比,检验高温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天预处理后,有机物从污泥中溶出,上清液的COD达到8 980 mg/L,而原污泥上清液的COD只有1 083 mg/L;经过16 d的厌氧消化后,COD、VSS去除率比未预处理的各提高了11.3%、12.3%,总产气量则增加了74 mL,且污泥停留时间可缩短到12d;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pH值明显降低,低至6.1,有机酸浓度明显增大,达到1 058 mg/L(以乙酸计),但是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氨氮,使系统保持很好的缓冲能力.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只是在7.1~7.6之间变化,没有明显的产酸阶段.  相似文献   
70.
《创新科技》2007,(4):60-60
<正>技术原理厌氧和好氧联合技术是处理有机废水的首选技术,本项技术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EGSB、HAF、HUSB)与复合好氧反应器(CASB、HAS)进行串联组合,辅助以厌氧和好氧衔接过渡生物反应器,实现了该项技术高效、低耗、污染降解彻底和完善的除磷脱氮功能,充分展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