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采用预浓缩系统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纽荷尔脐橙在实验室控制厌氧条件下保存90天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厌氧保存过程中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化合物两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比例变化明显,含硫化合物变化不明显.在尚未保存前,纽荷尔脐橙释放出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化合物两类化合物,其中柠檬烯、乙醇、β-月桂烯、桧烯、α-蒎烯,乙醛和蒈烯是最主要的成分.在保存的前6天,由于柠檬烯、β-月桂烯、桧烯、α-蒎烯和蒈烯5种化合物大量减少导致萜烯类化合物比例随时间急剧下降,同时由于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3种化合物大量增加使得含氧化合物比例随时间急剧升高,成为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保存6天以后到实验结束,萜烯类化合物比例随时间逐渐增高,而含氧化合物比列随时间逐渐降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纽荷尔脐橙保存过程中有24种含氧化合物是新生成的,其中最主要是2-丁醇和乙酸甲酯.  相似文献   
152.
本文提出了金电极二次导数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尿铜的方法。H2SO4-KMnO4为尿液的消化剂,水浴90℃消化1.5小时后,过量KMnO4用H2O2还原。低于20ppbCu2+浓度和铜溶出峰高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ppb。测定一5ppbCu2+时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测它10ppbCu2+时的回收率为96—105%。PO4a-浓度比正常值高限浓度高一倍时对尿铜测定有干扰,但其它常见无机离子浓度达到两倍正常值高限浓度均不干扰。  相似文献   
153.
含硫芳香族衍生物的厌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一批苯亚砜基、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厌氧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苯亚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大于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甲酯比异丙酯易降解;苯环上氯取代会降低化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154.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疾病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 Stool antigen ,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53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7例,年龄范围14 - 89岁,平均年龄49.0? 15.73岁。入组者均空腹6小时以上,留取新鲜粪便标本,应用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作为金标准。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 结果 X 2 检验表明EIA法检测Hp感染与13C-UB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EIA法检测HpSA敏感度94.35%,特异度98.30%,阳性预测值98.24%,阴性预测值94.54%,阳性似然比55.5,阴性似然比0.06,符合率96.32%,Youden指数0.93,Kappa值0.93;EIA法检测Hp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 HpSA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发芽是一种有效提升谷物营养特性的绿色加工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裸燕麦的营养价值,研究了不同发芽时间处理对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芽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但能提升裸燕麦内源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造成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及淀粉颗粒形貌改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丝氨酸显著降低,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发芽能显著改变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特性,相比于0 d,发芽1 d的裸燕麦还原糖释放量下降17.95 mg/g,蛋白质水解度提升14.23%,脂肪酸释放量下降29.73 μmol/g。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芽1 d的裸燕麦是一款具有低升糖、低脂肪消化和高蛋白利用的营养产品,本研究为裸燕麦提质增效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6.
针对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富含硝酸盐(NO3-)等污水的能耗高和成本高等问题,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以其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基于PD/A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分别从PD/A工艺在污水中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研究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PD/A工艺在污水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D/A工艺在污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7.
厌氧塘强化手段对造纸废水难降解部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氮、磷、填料三因素对厌氧塘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三因素二次最优饱和设计,目的是找出厌氧塘出水中难降解物质和出水可生物降解性与添加氮水平、磷水平、以及填料水平组合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厌氧塘出水吸光值、吸光值与COD的比值与氮、磷、填料的回归方程,并找出了最优处理效果的氮水平、磷水平.结果显示出水吸光值与氮二次项正相关,与磷二次项正相关,与磷一次项负相关.吸光值与COD的比值与磷二次项正相关,与磷一次项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8.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是,其稳定性差导致生物利用率低,如能提高其稳定性将有助于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气溶胶法,以四乙氧基硅烷为二氧化硅前躯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采用浸渍法,将PC负载于MSNs中制备了PC-MSNs复合体,考察了温度、PC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MSNs添加量对负载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模拟胃肠道条件,研究PC-MSNs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MSNs为5mg/mL,PC质量分数为4mg/mL,变温交替处理程序为:30℃处理0.5h,然后4℃处理0.5h,此为一次变温刺激,重复两次,在此条件下,负载量最高,每克MSNs中可负载512mg PC。根据Brunauer-Emmett-Teller分析方法得出,比表面积与孔容积明显下降,说明PC被成功负载进MSNs颗粒中。未负载的PC在小肠消化结束时只保留了50.2%,而将PC负载于MSNs体系,可使其少受胃酸破坏,到达小肠处释放,在小肠消化结束时保留了77.1%,说明MSNs可显著提高PC在小肠液中的含量,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9.
利用热风对流干燥技术对脱水污泥及高级厌氧消化后的污泥进行了对流干燥试验。研究了风温、风速和样品厚度对污泥的干燥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高级厌氧消化后的污泥的干燥效率高于脱水污泥的干燥效率。在风温、风速和污泥厚度分别在120℃、6 m/s和10 mm的工况下,脱水污泥的最高干燥速率为80.7 mg/(g·min),而厌氧消化沼渣的最高干燥速率为486.2 mg/(g·min),厌氧消化沼渣的干燥速率是脱水污泥干燥速率的6倍。在实际处理中,污泥可考虑先经过高级厌氧消化之后,再通过对流干燥达到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降流式厌氧污泥床(DASB)对脱墨废水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DASB反应器对某造纸厂的脱墨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考察了脱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COD去除率、pH值和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值的变化,以及厌氧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DASB反应器在处理脱墨废水的启动阶段,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2%左右,启动效果较好;在负荷运行阶段,COD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在进水中投放NaHCO3可调整反应器的酸化现象,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格室的MLSS有缓慢增加的趋势,最终处于稳定状态。通过此试验,明晰了DASB反应器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启动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实现运行过程优化,并且为D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