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初始Cr6+质量浓度5~60 mg·L~(-1)的范围内,厌氧颗粒污泥通过生物还原和生物吸附双作用对Cr6+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当Cr6+质量浓度为25 mg·L~(-1)时,Cr6+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95%.添加Cr6+实验组的甲烷产量均低于对照组的甲烷产量,这表明Cr6+对厌氧微生物代谢活性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Cr6+质量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越强.通过线性拟合分析,Cr6+对厌氧微生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1. 5 mg·L~(-1).  相似文献   
122.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 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燕麦分离蛋白的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对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以燕麦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得到燕麦分离蛋白,分析燕麦分离蛋白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分子质量变化、氮释放规律、消化产物的氨基酸组成,计算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并以STC-1细胞为肠内分泌细胞模型评价消化产物对STC-1细胞分泌CCK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燕麦分离蛋白经胃肠消化后,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小于10kDa,释放的可溶性氮的比例为90.11%,消化产物可溶性部分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为22.8%,肽的比例为67.31%,并且肽的分子质量主要在1000Da以下(约74%);燕麦分离蛋白消化产物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8.7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3,且必需氨基酸指数(0.95)大于0.90。燕麦分离蛋白消化产物对STC-1细胞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燕麦分离蛋白消化产物对STC-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能够增加CCK的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分离蛋白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原料,不仅具有优良的营养功能,而且具有促进肠内分泌细胞分泌CCK的生物活性,在食品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相似文献   
125.
《科技成果纵横》2002,(5):29-29
该技术的原理是采用厌氧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废水高效厌氧污泥床处理装置为矩形或圆形,在污泥床内实现了两相厌氧工艺,使两类细菌处于最佳的环境。该技术首次提出来用悬浮泥渣层澄清的原理设计三相分离器的固液分离区,并以流体改变流速时压力发生变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变)的原理设计气液分离区,开发出了全新的三相分离器,将产生的沼气、水及菌体污泥有效地分离。同时在布水器设计中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26.
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实验大楼排放的实验废水为例,对其水质进行为期半年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水的有机物含量不高但排水量大;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中,Hg的平均含量约为0.015 m g/L、C r平均含量低于0.1 m g/L,两者均低于《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根据监测结果,提出采用厌氧生物滤池对实验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道,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郑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系统运行中的污泥投配、污泥加热、沼气搅拌等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对污泥消化系统运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8.
兰青 《海峡科学》2004,(11):75-75,79
新课改的目的是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良好消化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它重视的是人的发展,改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帮助学生自主地消化知识。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它对课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式进行了改革,对传统教育方式做了重新的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做了大胆革新,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老师从传统的课程灌输中解脱出来,可支配因素多了起来,创造性得到很好发挥,成为课程的主人,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29.
130.
奶牛肝脏内脂肪代谢受阻,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并超过肝脏中正常含量的5%时,即称为脂肪肝。由于此病常发生于围产期的奶牛.所以又叫围产期奶牛脂肪肝。患病后由于奶牛的肝功能障碍,常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还容易伴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如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和子宫内膜炎等,从而使患牛的产奶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