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陕甘宁地区41个县市1951-2000年的降水及气温资料,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甘宁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干旱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地区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干旱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延吉市近50年中的厄尔尼诺影响年和非厄尔尼诺影响年的年降水量的分析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弱和延吉市厄尔尼诺影响年的年降水量呈显著相关;(2)延吉市厄尔尼诺影响年的重大早涝灾发生概率要远大于非厄尔尼诺年。由此可以得出。厄尔尼诺现象对延吉市重大早涝灾害有明显的影响。进而,笔者以延吉市近32年的降水数据为基础,主要通过灰色预测方法,预测未来一两次的重大早涝灾害,并通过马尔科夫方法提高灰色预测的近期结果的精度。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国际上对厄尔尼诺的预测相对照,做出相关判断。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3.
钱维宏  梁浩原 《科学通报》2012,(15):1326-1333
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纬圈和时间平均的气候对称部分、时间平均的气候非对称部分、行星尺度纬圈平均的瞬时对称扰动和天气尺度瞬时非对称扰动.本文分析了对流层顶行星尺度经、纬向风扰动在季节内和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和南极涛动(AA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年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与赤道ENSO循环有联系,并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传播到副热带、中纬度和极锋对流层顶.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季节内(40~60 d)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也可以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向赤道外传播到副热带和中纬度.来自两半球极地对流层顶的大气季节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可以向高纬度传播.AO和AAO是这些行星尺度环流扰动在中高纬度传播与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东海沿岸8个长期水文观测站多年海表温度资料,分析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重点分析在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厄尔尼诺年期间的异常变化,以及ENSO影响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发生年,夏季风较弱,鄂霍次克海高压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强度偏强,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受到ENSO和PD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影响和调制,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冬半年及当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厄尔尼诺对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海洋和大气2个通道,1982—1983年海表温度异常以负异常为主,1997—1998年海表温度异常以正异常为主;ENSO期间,北赤道流减弱,黑潮流量减少,海表温度降低。海表温度受局地气温影响显著,如果ENSO期间东亚气温升高,则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55.
利用黄、东海沿岸8个长期水文观测站多年海表温度资料,分析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重点分析在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厄尔尼诺年期间的异常变化,以及ENSO影响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发生年,夏季风较弱,鄂霍次克海高压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强度偏强,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受到ENSO和PD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影响和调制,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冬半年及当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厄尔尼诺对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海洋和大气2个通道,1982-1983年海表温度异常以负异常为主,1997-1998年海表温度异常以正异常为主;ENSO期间,北赤道流减弱,黑潮流量减少,海表温度降低.海表温度受局地气温影响显著,如果ENSO期间东亚气温升高,则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56.
厄尔尼诺对广西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了厄尔尼诺对广西气候变化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对广西一些地区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及夏季洪涝有显著影响。厄尔尼诺次年夏季,柳江,桂江,西江流域发生洪涝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7.
58.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利用1951 ̄1995年有关资料,试图从全球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寻找一些因子作为洪水预报的特征量。对中东太平洋海温,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最大洪峰流量作一分析,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用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河流的洪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和太平洋海温异常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李崇银  穆明权  潘静 《科学通报》2001,46(20):1747-1750
用近百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赤道印度洋海温(SST)变化,其偶极子型振荡的特征确定存在。这种偶极子型振荡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还表现出有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这个偶极子的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一般强于其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尽管在极个别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独立于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反ENSO模)有很好负相关。联系它们的主要物理过程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