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以筛选其功能性基因.用TRI-ZOL Reagent试剂提取堆形艾美耳球虫总RNA,再用Oligo(dT)12-纤维素柱从总RNA中分离mRNA,以mRNA为模板,RT-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用LD-PCR法扩增合成双链cDNA,经蛋白酶K消化、SfiⅠ酶切、CHROMA SPIN-400柱分离去除小于400 bp的片段后,将cDNA与已经SfiⅠ酶切的λTriplEx2载体按一定比例连接,经体外包装,建立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噬菌体表达文库.随后测定文库容量为4.6×106pfu/mL,扩增文库的滴度为4.4×1010pfu/mL,重组率达到98%,插入片段大小为750~1 000 bp,并从扩增文库中扩增出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382.
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对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新月蕨孢子褐色,二面型,接种后约12 d,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孢子萌发是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是槲蕨型(Drynaria-type),成熟原叶体是心形,接种46 d后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披针新月蕨的颈卵器起源于原叶体生长点下方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经过2次不等分裂,形成3个细胞,分别是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不等分裂,形成中央细胞和颈沟细胞.随后,中央细胞不等分裂形成腹沟细胞和卵细胞.随着卵细胞成熟,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但腹沟细胞通过孔区与卵细胞相连.卵细胞成熟后,细胞上表面具有明显的卵膜,中央具有受精孔.本研究对于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和探讨蕨类植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3.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取卵时间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选用3~4周龄的野生型C57BL/6J雌鼠,体质量10~13 g,通过腹腔注射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HCG联合使用[1]做超排处理。我们将超排后雌鼠取卵时间分为6个时间段,分别为13、14、15、16、17、18 h后取卵母细胞与新鲜精子做体外受精。取3月龄雄性小鼠附睾里精子,在HTF液里获能1 h后,用于体外受精。实验共分3组,每组12只雌鼠用于超排处理,共得到2-细胞胚胎数分别为258、199和243枚;分别移植到当天见栓的假孕鼠输卵管内,得到出生仔鼠分别为98只、87只、95只;出生率分别为37.98%、43.72%和39.09%。结果 总取卵数和2-细胞发育率,超排后15 h取卵发育受精率最高,这说明小鼠卵母细胞超排后14 h少数成熟,15~16 h完全成熟,排卵17 h后则开始出现退化。结论 3组实验最高受精率比较:第1组15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79.17%、第2组15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75.68%、第3组16 h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  相似文献   
384.
小稻蝗卵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稻蝗卵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稻蝗卵含碳水化合物11.0%,还原糖0.4%,脂肪12.8%,粗蛋白40.4%,灰分2.4%,水分33.2%,氨基酸总量31.45%,VA6949μg/kg,VB126.8mg/kg,VE8.7mg/kg以及丰富的矿物元素。  相似文献   
38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发生与否,对获卵数较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在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的情况。共纳入1 306个IVF周期,发生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A组(388例),无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B组(918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出生体质量等周期结局。结果:A组的抗缪勒管激素水平(AMH)显著高于B组,而可利用胚胎数显著少于B组,两组间的窦卵泡计数(AFC)、平均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移植胚胎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累计妊娠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计活产率也小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可利用胚胎数为1~3枚时,随着可利用胚胎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相应上升,而当可利用胚胎数为4~5枚时,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达到平台期。结论:当获卵数低的患者出现多原核受精时,患者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因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而降低,会对周期结局产生影响,只有当可利用胚胎数≥4枚时,才可考虑胚胎移植,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累计妊娠率和累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