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新疆夏季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前期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威 《科技资讯》2008,(29):117-118
2007年7月中旬(15日至18日)和下旬(26日至29日)新疆出现了两场暴雨天气过程,中旬暴雨过程的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下旬暴雨过程。中旬的暴雨过程由南支副热带低值系统和中亚低槽系统共同作用产生,下旬的暴雨过程由中亚低槽的缓慢东移造成。暴雨发生前期南亚高压的东西震荡和明显调整,是新疆夏季暴雨出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2.
北疆夏季7月份降水量一年中最多的月份之一,有些年降水量异常偏多多造成大洪水及其衍生的泥石漉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北疆八个代表站,对1951年至2008年历年北疆夏季7月份出现大降水年前期气温、降水月际变化特征分析以及高空环流特征,南亚高压强度分析得到了对预报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指标,供预报员预测夏季7月大降水预报中参考。结果发现北疆7月大降水与前期2月气温特高和5月大降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它最近的6月降水相关性不明显,前期5、6月南亚高压的强弱没有明显相关性,而当月高空环流形势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流场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流场的演变特征,利用诊断分析方法,对影响季风爆发的因子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季风的爆发与高层青藏高压的西进北抬、中层的爆发性涡旋的生成和低层索马里急流的加强密切有关.在季风爆发正常年份,青藏高压活动表现为北抬--西进--北抬形态,季风爆发前其西进明显.季风爆发偏晚时索马里急流的经向输送比爆发偏早时的要强.在季风爆发前,大多数年份在印度次大陆西海岸对流层中层有爆发性涡旋生成.  相似文献   
84.
目前,学术界对人种概念存在否定和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人种不同看法的产生,与对人种的定义理解不同有关.否定人种的学者,是把不同人种看成生物学上的不同物种.人种问题是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人种这个名词在社会生活中仍在被广泛使用.人种问题与种族主义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地球上所有现代人都是同一物种.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概念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概念,而是地理种的概念.在现代人诞生后,分散、迁徙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各个人群迁徙支系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的不同地理种,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种.划分人种并非只依靠一个性状,而是对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学术界采用宏观的形态学指标,如肤色、发色、眼色、鼻型、唇、头型、面型、肤纹、耵聍以及血型等指标对人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拷贝数量多态性有助于不同人种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对蒙古族、北方汉族、傣族的头面部形态学指标以及身高的测量和观察,证实北亚类型族群、东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高、头较宽、鼻较窄、唇较薄,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矮、鼻较宽、唇较厚,东亚类型族群头面部特征介于北亚类型族群和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否定人种的学者,实际否定人种是不同的物种,无法否定现代人的地理种的存在,无法否定不同地理种之间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别是地理种差别,所以各个人种基因组差异自然很小.不同人种间的DNA序列99.9%相同,然而,正是这0.1%左右的DNA序列差异,导致人种的划分.目前,尽管人种之间融合速度加快.不同人种之间性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人种的主要特征并没有消失.人种之间的差异还会长期存在.人种概念已经过时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现状的.  相似文献   
85.
南亚古季风的演变:西藏新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藏几个小湖钻孔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16kaBP以前为荒漠草原,气候寒冷干燥, 天气温比现今低7~10℃,年降水量仅为现在的40%?12kaBP以后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在9.2~6.3kaBP期间,有时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在8~5kaBP期间,1月和7月气温均高于现在2~3℃,年降水量比现在大200mm左右。5kaBP以后为草原植被,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水呈  相似文献   
86.
宗教政治化是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南亚地缘政治一再发生裂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宗教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排斥、互相争斗。宗教进入政治直接导致南亚地缘政治在1947年和1971年发生两次裂变,并成为南亚地缘政治可能再次裂变的危险根源。  相似文献   
87.
2005年12月29日,在中共上饶市委宣传部等6家单位共同筹划的上饶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踊跃献言,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观点。本刊选摘了其中的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中龄林亚乔木层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木层的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成熟林亚乔木层的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灌木层的三桠苦Evodia lepta,以及过熟林亚乔木层的鹅掌柴、灌木层的纽子果Ardisia palysticta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各自群落中属于优势种群;(2)重要值越大的物种通常生态位宽度越大,但是二者之间的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到过熟林近自然恢复的进行,亚乔木层物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下降,灌木层物种受到可利用资源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物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中亚乔木层较灌木层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攀枝花市鸿鹄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再次捧回了农业部授予的“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90.
涂方旭  苏志  刘任业 《广西科学》1997,4(3):196-199
根据有关文献和气候资料的分析,将广西划分为3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指标,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00℃可以作为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而积温6900℃则可以作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根据这一指标,广西北热带北界大约经过防城港市的那酮北、马路北、防城港、北海市的北海北、山口北一线;南亚热带北界从贺州市信都附近经平南北、武宣、宾阳、上林、马山、都安、巴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