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呈贡站土建工程,主体结构侧墙标准段厚度为700mm,站台层净空高度6.45m、站厅层净空4.65m,侧墙一次浇筑的砼方量较大。侧墙模板为单侧支模,采用传统满堂支架体系存在砼浇筑困难、养护难、模板及支架周转周期长等问题,采用单侧三角背托模板支撑体系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与工期,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和组织策划,施工中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使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达到优质高效,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为研究柱旁单侧充填后“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结构体(BP煤充结构体)的破坏响应特征,首先,借助三维光学散斑监测仪和声发射系统,开展6组不同类型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实时监测表面变形信息和试样破裂信号;其次,构建基于声发射特征的BP煤充结构体单轴压缩损伤模型;最后,揭示BP煤充结构体单轴压缩的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体元件体积占比的增加,BP煤充结构体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小,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而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BP煤充结构体试样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应变集中带首先出现在煤-充界面,其次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大的元件中,最后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小的元件中;最大声发射能量均出现在体积占比较大的元件中。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损伤会经历一个渐进损伤过程,主要包括初始损伤阶段、损伤发展阶段和损伤衰减阶段;煤体元件体积占比越大,BP煤充结构体损伤值增长越迅速,也更易造成结构体突然失稳;相反,充填体元件体积占比的增大会延缓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损伤速度。BP煤充结构体试样的失稳最早由煤-充界面的剪切破坏或拉伸破坏所引发,之后煤体元件或充填体元件发生联动破坏,导致BP煤充结构体试样丧失整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3.
观察利心剪剂对麻醉大白鼠冠脉结扎-再灌注引起的致死性心室纤颤(V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直接给药(20mL/kg)1h后结扎冠脉,5min后放开结扎再灌注,记录I导电图,观察致死性VF的发生率,结果:利心剪剂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降低致死性VF的发生率(对照组80%,给药组为30%),结论:利心剪剂可用于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猝死。  相似文献   
194.
建立了双侧陪集的概念,讨论了双侧倍集的简单性质,借助于单侧陪集的基本性质,证明了双侧陪集aHb=H的20个等价命题。  相似文献   
195.
李守明  李岚  刘志勇  汪庆余  邹音  吴熙  朱绿绮 《江西科学》2004,22(4):255-259,264
研究和建立败血性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观察联用NF-κB活性阻断剂对肺损伤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建立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经口给予布活芬167mg/kg和肌肉注射VitE 174mg/kg,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肺组织NF-κB的活化。结果:CLP组动物在6h后开始缓慢出现症状,呼吸急促100~110次/min(正常呼吸80~95次/min),蜷缩。对外界刺激敏感;16h有少量泡沫状分泌物由鼻腔溢出,呼吸变得窘迫,倦怠,卧伏,不喜活动;24h呼吸窘迫十分显著,泡沫状分泌物(带血性)由鼻腔溢出明显增多,呼吸频率为100~140次/min;CLP24h内死亡率可达10%,24~40h死亡数可达30%,40~56h死亡数可达80%。动脉血PaO2在12h开始明显下降,24h以后有恶化趋势,PaO2持续低于10kP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12h开始降低,24h明显降低。术后24h已经表现出急性肺损伤。肺组织NF-κB表达活跃,最后导致动物败血性休克,于2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给药组动物症状有所缓解,最终死亡率为60%,肺组织NF-κB表达程度较模型组低。结论:利用CLP法可以在豚鼠上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在肺损伤早期联合应用NF-κB活化的阻断荆,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损伤(ALI)的存活率,减轻ALI症状。  相似文献   
196.
从1981年4月至1988年11月,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病人9例,除1例术后第6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外,余8例术后效果良好。因髂内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男11对,女10对),所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不会导致骨盆本身及四周脏器的缺血。本组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其方法皆经腹腔内进行,为便于探查及处理内脏损伤,术中应迅速剖解确认髂内动脉及牢靠的结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手术适应症为Trunkey Ⅰ型碾碎性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早期补液输血无效、双侧腹穿有血、持续腹痛腹胀及后腹膜血肿迅速增大。本组经2年3个月到8年9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8例均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7.
本文讨论了函数的单侧导数与函数的导函数的单侧极限的关系,给出了有关的两个结果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8.
<正>公羊羔去势,是养羊生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往,我场主要沿用传统的刀割烧烙法。此法去势虽效果确实,但须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药械。尤其在每次大批去势后,常有羔羊因施术引起术后出血、感染或继发其它病症,有的甚至死亡。1991—1992两年冬季产羔期间,我们试用“皮筋结扎去势”,通过试验,取得较理想效果,从而简化了传统去势的操作过程,方法简单易行。现介绍如下: 术前准备 1、药械:镊子,5%碘酊棉球,橡皮筋。 2、手术时间:羔羊产后3天内。  相似文献   
199.
目的观察槭酮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结果槭酮对缺血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有缩小作用,并可一定程度减轻缺血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论槭酮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0.
在110kV单侧电源短距离重要输电线路这一特殊应用条件下,微机距离保护装置采用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原理具有优越性和存在不足之处。文章详细分析了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在单侧电源线路中的动作特性,在原动作判据基础上增加了简单的工频变化方向判据,并结合四边形距离继电器特性,提出了一种可行性距离保护方案,从而实现了微机距离保护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