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34篇
系统科学   298篇
丛书文集   424篇
教育与普及   1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694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ESR方法研究竹红菌乙素及其衍生物的半醌负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军  陈德文 《科学通报》1991,36(24):1866-1869
  相似文献   
492.
本文对于找出超幂零根环类的一个模刻划问题给出了一个不同于文献的解法,并试图对于这类问题之出现各种解法作出一般性解释。  相似文献   
493.
设R为一个含单位元的结合证。熟知R上的投射模为半自反模,有限生成投射模为自反模。文〔3〕作者指出存在投射模未必为亚投射模,而亚投射模也未必为投射模。本文得到(1)亚投射模为半自反模(2)有限上生成的亚投射模为自反模。同时我们还考虑了函子Hom(Hom(-,R),R)及亚内射模与半自反及自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4.
本文建立振幅函数列收敛的一个定理以及讨论振幅函数的几个性质。  相似文献   
495.
本文研究了∧结合BCI-代数的重要性质,并讨论了这种代数的结构。  相似文献   
496.
"软工程"战略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述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软工程”战略及其具体措施,强调从改善水资源环境,建立节水型社会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来利用与配置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497.
在分析混凝土表面裂缝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受寒潮袭击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提出表面裂缝问题的半无限平面假设。利用混凝土传热的延迟性质,研究了任意降温过程中半无限平面问题无限平面化的条件。采用叠加原理,提出了环境温度任意下降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及表层温度计算的新方法。利用400mm×400 mm×220 mm块状试件,构造了混凝土表面开裂问题的半无限平面模型。在室外环境下,对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表层温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单调下降的条件下,对混凝土受寒潮袭击时的半无限平面问题进行无限平面化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8.
水肥耦合最优饱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区,低水量条件易引起N肥以氨态N挥发损失.当灌水量超过460nm时,高量施N可能会导致硝态N深层淋溶.高量施用P肥,土壤表层中OlsenP增加不明显,且灌水量变化对OlsenP在土壤各深度层次中含量影响不明显.N肥是影响春小麦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不明显,至灌浆期时跃居主导地位.N、P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春小麦旗叶面积和株高.  相似文献   
499.
对常用“半偏法“实验作了改进,消除了该实验理论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500.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