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黑色岩系作为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对研究地质历史与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湘西北地区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早期典型剖面中的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对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纪牛蹄塘组硅质岩、磷块岩、黑色页岩等,开展了常规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岩系明显富集Mo、U、V、Cd、Tl,相对富集Cu、Ni、Zn,亏损Co、Mn、Ge 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Ce 呈明显负异常特征,显示出黑色岩系具海相热水沉积特征:黑色页岩、白云岩以正常海相沉积为主,兼有热水作用参与;硅质岩、磷结核受海水热液作用强烈。结合氧化还原特征元素比值U/Th、V/Cr、Ni/Co、V/Sc、V/(V+Ni),MoEF-UEF协变关系及δCe 异常值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剖面自底部而上沉积环境经历了弱氧化→氧化→还原(硫化)→缺氧→贫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测定淀粉酶与山楂提取液反应后的酶活,分别探讨南、北山楂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淀粉酶的活性来达到帮助消化的效果。在不同温度(30、60、80℃)下分别制备南、北山楂浸提液后,模拟人体肠道环境,分别考察在不同的反应温度(25、37、45℃)、不同的pH值(6.5、6.8)和离子条件(C2O2-4、Zn2+)下,南、北山楂水提液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考察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和pH值条件下,南、北山楂水提液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提高淀粉酶活性。其中,温度37℃、pH值为6.5的条件下,60℃制备的北山楂水提液对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C2O2-4对淀粉酶与北山楂反应的影响呈现促进作用,而Zn2+对淀粉酶与南、北山楂的反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近几年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新获得的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的构造形变进行了研究,根据构造特征划分了区带,预测了该区有有利勘探区。中部隆起主要变形期是印支期-燕山期,受南北方向挤压作用影响,中部隆起中西部逆冲作用强烈,形成了射阳断隆构造带,该带内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大量发育。隆起区东部受向东方向挤出作用影响,变形较弱,形成了黄桥背斜构造带,该带内发育多个大型背斜构造;两个构造带之间发育中部过渡带。黄桥背斜构造带断裂不发育,隆起区中西部的下古生界以压性断裂为主,这两个区域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油气盖层,是中、古生界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95.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6.
北祁连山西段志留纪高硅埃达克岩:洋壳减压熔融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育晓  夏小洪  宋述光 《科学通报》2012,(22):2072-2085
北祁连山西段熬油沟地区奥长花岗岩具有与高硅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高SiO2,富Na2O(高Na/K),高Sr/Y,高(La/Yb)N,Sr正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LREE),亏损Nb,Ta和Ti.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438±3Ma,表明其形成与北祁连古洋壳的俯冲有关,但其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北祁连山榴辉岩的变质时间(460~490Ma).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其ISr和εNd(t)值分别为0.7044~0.7047和+3.0~+4.1,暗示其来源于新生的洋壳物质.结合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背景,熬油沟奥长花岗岩可能是俯冲板片变质成榴辉岩后,在折返过程中发生近等温或升温减压熔融,在大约60km深度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997.
青岛市即墨北阡遗址距离现代海岸线仅数千米,2007,2009和2011年先后3次发掘该遗址,出土大量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人骨资料,对其进行稳定C和N同位素分析可望复原先民的食物结构,揭示陆生和海洋资源对先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依据人骨中骨胶原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数值,通过三元混合模型推测先民的食物来源包括约44.1%的海生类(可能是海中的贝类和鱼类),34.1%的C4植物(可能是粟),21.8%的陆生动物,表明北阡先民主要采用渔业和农耕为主、狩猎或养殖为辅的生活方式.通过与同时期其他遗址先民的稳定同位素数值比较,在距今5000~6000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先民的生活方式明显不同:长江流域主要为稻作农业和渔猎,黄河流域更多体现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而沿海地区根据地理特征更多依赖农耕和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1979~2007年中国梅雨雨带移动特征及其与东亚副热带地区环流变化的关系. 研究发现,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雨带呈明显北移的趋势, 1999年以前梅雨雨带主要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1999年以后雨带明显北移到了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 同时发现, 由于江淮梅雨期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明显增暖, 平流层明显冷却, 使得东亚副热带对流层高层等压面向上突起, 对流层顶升高, 从而导致东亚副热带大气的扩张. 伴随副热带地区大气扩张出现的是东亚副热带急流北移, Hadley环流圈拓宽北伸和中纬度西风带北移. 东亚副热带大气扩张使得梅雨雨带向北移动, 导致长江以南降水减少, 长江以北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999.
周波涛  赵平  崔绚 《科学通报》2010,55(1):74-79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 初步探讨了夏季(6~8月平均)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变化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关系, 发现APO强弱的年际变化与北太平洋SST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54~2003年间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58). 夏季APO偏强(弱)时, 北太平洋SST往往偏高(低). 与APO异常相关联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佐证了APO和北太平洋SST的同位相变化关系. 当APO处于正位相时, 高空东亚西风急流减弱, 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为异常反气旋型环流控制. 此外, 北太平洋区域感热潜热通量出现负异常, 海洋得到热量, 同时, 暖水向北的异常平流输送增强. 这些变化均有利于北太平洋SST增暖,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00.
邵争 《科技信息》2010,(31):I0033-I0033
0引言 毕节地区地处南岭巨型复杂纬向构造带之北,川滇经向构造带之东,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的西南段,南北地震带南端东缘。区内主要断裂有西部北西向的紫云—垭都断裂和北东向的石门坎断裂,金沙岩孔断裂,大方马场断裂,纳雍瓮安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