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屡遭战乱,干戈不息,人口丧亡,生产废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因此陷入极度的困境之中。但与此同时,北方的一些名商业都会也随着社会的剧烈动荡而时盛时衰,变幻无常,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而石窟艺术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我国石窟艺术尽管时间、地域不同,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本期带你一起去领略山西境内石窟文化的艺术之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3.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独立意识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而出现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士人意识同时体现了某种创造维度与斗争维度的僭越功能。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的僭越功能不总是革命性和颠覆性,其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型、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确定、中国士人阶层的定位等方面都彰显出了某种二律背反的旨趣。  相似文献   
14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化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特别重视对以《孝经》为核心的孝道的研究和传播,主要表现在皇家重视学习、研究和传播孝道,学者对《孝经》等作了大量注解;另一个是在士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沿袭了汉代的“孝治天下”,但更具有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5.
2004年10月22-24日,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东师大历史系主办,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协办。日本著名汉学家谷川道雄率领11位日本学者与会,其中有东晋次、中村圭尔、葭森健介等知名的汉魏六朝史专家。与会国内学者有朱雷、简修炜、齐陈骏等老一辈汉唐史专家,张国刚、王素、严耀中、  相似文献   
1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因为受到政治上自己所藐视的对象的限制而痛苦,他为了渲泄情绪,以饮酒来麻醉自己,并在酒后写下琴曲《酒狂》,这首曲子以琴曲中少有的6/8拍的节奏,表现醉汉跌跌撞撞的样子,而风格更是狂放,怪异且率直。  相似文献   
147.
正值中原大地秋高气爽,贤主嘉宾相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许昌,举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学术研讨会”,考察曹魏时代许昌文物特别是历史名人曹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特色栏目的辉煌成果,以此彰显许昌学院学报“魏晋史研究”专栏.我怀着十分敬佩而激动的心情,谨代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向研讨会的主办者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承办者许昌学院,尤其是许昌学院学报李俊恒主编和他的编辑团队,致以由衷的问候;向与会的领导和代表致以诚挚的敬礼. 许昌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东汉后期,中原大地成为中华的经济重心所在,位于黄河与淮河流域之间的许昌地位突显出来.曹操利用历史转折的良机,在此建立起魏国政权的根基.当时的许昌,占据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位,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书写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惊羡、怀念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古代儒家传统观念认为,"孝"至少应包含尊敬父母与赡养老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儒家所倡导的孝道伦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这一时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孝先于忠、避讳的盛行和孝感故事的兴起等,成为该时期孝道伦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鲜明特色。由于统治阶级对"孝"的提倡以及法律上的强制规定,儿子供养老人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形成了供养型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