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46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世界知识》2008,(8):39-39
春季开学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以下简称国关系)的建立为我国高校国际关系学科大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3月1日出席该系建系典礼的有前外交部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誉院长李肇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52.
<正>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盛杰民表示,“在中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比较突出的有通信、自来水、铁路、公交、货运、航空、原油、天然气等行业。”他强调:“在今后的竞争执法中,针对公用企业与跨国公司这两类垄断主体的行为规制将是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5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王世强教授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研究员实验室通力合作,利用心衰动物模型开展了心衰早期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业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他们的最新成果2007年1月9日发表在有较高学术影响的国际期刊PLoS Biology上。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4.7。  相似文献   
54.
在大学里面,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学数学的,或者学哲学的,你马上能想象出来他大致学的是什么。但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读电子政务的”,你能想象出他学的是哪些东西吗?根本不能。所以我认为电子政务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还不适合进行本科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5.
56.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在通识课程的目标、设置、管理机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课程目标方面,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全人”;北京大学则将扩宽知识面,为专业打基础作为其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识课程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而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的比例远小于专业课程,只占三分之一,其内部全校性公共课所占比例较大,通选课比例较小,通识课程数量较少。在课程的管理方面,哈佛大学有着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则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仍旧归属教务部门管理。鉴于此,应借鉴哈佛大学之可取之处:理清通识教育的内涵,明确通识课程的目标;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建立独立的通识课程管理机构及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7.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中开通了Centuy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浏览该数据库,用户可以检索到全球自1900-1944年所出版的85万篇重要学术文献书目、参考文献以及被引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8.
短讯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32-132
在北京召开的2007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上公布了2007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结果。这10个项目是:北京大学主持的“禽流感病毒可以母传胎儿且造成多器官感染”;北京大学主持的“高端彩色打印控制关键技术”;北京工业大学主持的“首次发现共价键晶体及非晶结构一维纳米材料的大应变塑性形变”;北京交通大学主持的“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59.
龚育之是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研究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纪念他诞辰78周年,缅怀他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方面的工作,推进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联合召开了“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60.
《世界知识》2013,(4):30-30
2015年1月28日,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友好协会主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华日表学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后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通过回顾总结4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前两国关系严峻局势的深层背景,展望两国关系中长期发展前景,发出致力于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积极信息,提振公众对两国关系发展的信心,为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发展营造气氛。来自全国友协、中日友协、中国杜科院、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日关系史学会、军事科学院、商务邢等部门的中方官员、专家、学者,和来自日中友体.北海道日中友协、伊藤忠(中国)集团、中国日本商会、日本大学等日方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