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甘肃科技》2005,21(7):F003-F003
卢小泉,男,汉族,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1997年获得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4月至1994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所作访问学者,期间在汪尔康院士的指导下做有关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被聘为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1999年6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被聘为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教授。2002年9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卢小泉同志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在小波分析、巯基卟啉…  相似文献   
72.
湖师学人     
余新武教授简介余新武,男,1958年5月出生,湖北广水市人,中共党员。1981年底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任湖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巡视员,院教学委员会委员。留校任教以来,主持及参与湖  相似文献   
73.
74.
一个冬日的早晨,在首师大实验楼的超分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实验室里,记者采访了邵会波教授,在他的谈话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先做人,后做事”。  相似文献   
75.
胡晓钧     
胡晓钧,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9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99-2004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十学位,  相似文献   
76.
作者简介     
郁祖湛,男,1931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77.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3):F0003-F0003
毛华平,男位。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进修学习,汉族,1965年生.重庆忠县人。毛华平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广东德美化工有限公司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8.
《前沿科学》2012,(1):90-91
3月13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系陆艺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9.
张琰图博士     
张琰图,男,汉族,1969年12月生,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于延安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7月至2001年8月赴教育部西北师资培训中心硕士学位班学习,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赴陕西师范大学访问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  相似文献   
80.
八种蒿属植物石油醚提取物中萜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了蒙古蒿、矮蒿、毛莲蒿(蒿亚属)以及牛尾蒿无毛变种、牛尾蒿原变种、猪毛蒿、南牡蒿及华北米蒿(龙蒿亚属)石油醚提取物中的萜类成分,共鉴定出123种萜类化合物,其中单萜57种,倍半萜66种。从萜类化合物结构来看,这八种蒿属植物石油醚提取物中,双环萜(单萜,倍半萜)结构类型比较相似。三种蒿亚属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多种链状单萜,而三环萜类(倍半萜)仅有5种类型;五种龙蒿亚属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链状单萜类型单调,而三环萜类(主要是倍半萜)达11种类型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龙蒿亚属植物化学系统比蒿属植物化学系统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