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14篇
教育与普及   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2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合成生命     
<正>生物界的下一次革命将是根据已构建的基因草图来设计基因组。在对DNA进行合成、组合、改错,以及采用新方法移植、培养染色体等一系列工作整整8年之后,2010年我们利用化学合成的染色体,对各种细胞表型进行基因编码,成功地合成了细胞。与更改基因相关的一个主要局限性体现在成本上,包括所需费用和时间。例如,杜邦公司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cognitive science, which emerged in 1975, and nano-bio-info-cogno (NBIC)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which emerged in 2000. In this century, we will achieve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novation in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 opment in human resources. NBIC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will greatly expand human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 improve human health, enhance social outcomes, strengthen national security and unify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will have major effects on the future human development. I argue that the 21st century represents an age of synthesis, reflected in the continual reintegr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 recent times. This new age of synthesis will require innovations in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that differ from those underlying the age of analysis in the 20th century. I predict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will allow every individual to realiz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the education system will be transformed, and a comprehensive human resources system will be created.  相似文献   
63.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涂层防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Q235钢表面电化学合成了聚苯胺涂层,通过极化曲线评价了扫描方式、电位区间、扫描速率、循环次数等电聚合参数对聚苯胺涂层在Q235钢耐腐蚀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聚苯胺涂层的防护性能影响显著.在0.1 mol/L苯胺+0.3 mol/L草酸溶液中,循环电位区间–0.5~1.6 V,扫速10 m V/s,连续扫描5个循环,可获得最佳防护性能.该涂层在3.5%Na Cl溶液中对Q235钢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聚苯胺膜具有颗粒状纤维状结构.  相似文献   
64.
采用金属Cu为"牺牲阳极", 在含配体对甲苯磺酰L-异亮氨基酸(H2L)的甲醇溶液中电解合成了[Cu(L) (2CH3OH)]配合物.当向含配体的甲醇溶液中加入2,2′-联吡啶时,电解合成了[Cu(L) (2,2'-bipy)]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铜电极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65.
蜂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敌百虫、敌敌畏和蝇毒磷为常用的防治蜜蜂天敌或虫害的有机磷农药杀虫剂,易在蜂蜜中产生残留,建立了蜂蜜中敌百虫、敌敌畏和蝇毒磷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方法。蜂蜜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浓缩,用甲醇溶解残渣,液相色谱(LC)分离,电喷雾(ESI)-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基体曲线定量。3种有机磷农药在20~500μg/L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获得的检出限均为0.1μg/kg,定量限均为4μg/kg。在加标浓度为10~40μ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8.5%~96.8%,相对标准偏差为9.1%~13.1%。  相似文献   
66.
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11科14种高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茵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样品的作用浓度为1 mg/mL时,香青、铁线莲、露蕊乌头的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7.10%、68.14%、67.53%;香青、露蕊乌头、金露梅、木鳖子对苹果炭疽病原茵也有值得关注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分散农户家庭的农药施用为视角,以河南省为案例,分析了施药者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施药者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施药者农药施用行为影响显著,性别、家庭年收入和种植面积等其他特征对不同的农药施用阶段的施药者行为影响显著性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显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生产者素质,改善施药者的经济与社会特征在河南等农业大省已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8.
虾青素是萜类化合物β-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多种生理活性,应用于诸多领域.综述了虾青素的几种化学合成方法,再展望了虾青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预防和处理有机磷农药引起的问题,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准确地检测其有机磷。本文对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概述了一些在生产环节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了一些控制措施. 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常用农药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推广应用无害化防治技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制定和完善果蔬生产技术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果蔬生产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