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兔髂动脉内皮细胞球囊剥脱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髂动脉内皮球囊剥脱术主要用于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为保证制模成功 ,缩短制模时间 ,采用机械损伤同时饲喂高胆固醇饲料相结合的综合制模办法 ,使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1 新西兰兔的动脉解剖结构月龄 4个月 ,体重 2 0~ 2 .5kg。兔股动脉位于兔后腿内侧 ,触摸有搏动即是 ,向上依次是髂动脉、主动脉。主动脉弓位于距股动脉大约 30cm位置。动脉内壁约 2 7~ 3.8mm ,外壁 40mm。2 操作技术兔仰卧于手术台上 ,四肢固定后腿尽量伸平 ,充分显露一侧股动脉。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0 6%异戊巴比妥纳 30~ 40mg/kg,剪去…  相似文献   
92.
微机控制应激致大鼠的高血压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微机控制的方法产生随机电脉冲和噪声对大鼠进行了应激刺激实验,结果表明,重复刺激使正常血压的大鼠行为发生改变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而且在停止应激后9天,血压和心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3.
苯并芘诱发的人支气管癌细胞系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T癌系是用苯并芘称在移植到裸鼠皮下的人胎儿支气管内诱发的肿瘤,为了深入了解苯并芘的致癌机理,我们对该癌系中p53基因的改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BT细胞核内p53蛋白异常高表达;PCR-SSCP检测到第7外显子有异常改变;D 列分析证实第248密码子发生了CGG→CTT的颠换,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亮氨到。本实验提示该害变可能是七产芘引起癌变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4.
缺血性大鼠腹膜粘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建立稳定、可靠的缺血性大鼠腹膜粘连模型的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手术对照组、B组-创伤致粘连组、C组-结扎蚓突动脉致粘连组。其中C组又分成C1组(轻度结扎)、C2组(中度结扎)、C3组(重度结扎组)。B组用手术刀片轻刮大鼠蚓突浆膜面、C组通过结扎蚓突动脉主干来造腹膜粘连。手术后2周再次打开腹腔评定粘连程度,并取局部蚓突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粘连程度:A组除1例发生Ⅰ级粘连外,其余7例均未发生粘连;B、C1、C2组间的粘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3组的粘连程度显著高于前三组(P<0.05)。②病理学检查:A组蚓突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反应;B组蚓突浆膜层有明显的浆液性炎症,并伴有大量的炎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形成;C组病理改变类型同B组相仿,但范围遍及浆膜层至粘膜下层,且C3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明显重于C1、C2组。结论通过结扎大鼠的蚓突动脉可制得稳定、可靠的缺血性腹膜粘连模型,这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腹膜粘连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了解具有认知表型病例的遗传学基础,揭示认知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对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等具有精神发育迟滞表型的病症的分子基础以及学习与记忆的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结果:染色体畸形和基因突变会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学习与记忆行为与基因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相关.结论:精神发育迟滞等病症的分子基础和学习与记忆的动物模型研究的认识,促使我们理解认知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
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三号杀手”。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控制心脏发育的基因产生突变,或是由这些基因的时空表达失误引起的。果蝇由于具有其它模式生物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再一次成为心脏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的先驱;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使心脏发育的基因调控研究取得“零”的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脊椎动物心脏发育基因控制研究的迅速发展。目前,对于人类心脏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讨论了利用果蝇模型研究人类心脏早期发育基因调控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7.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模式生物——爪蟾研究系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模式生物相比,模式生物——爪蟾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适合建立多种人类疾病模型进行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及药物开发等研究;另外在发育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爪蟾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在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中综述了爪蟾作为模式生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六味地黄汤对肾虚证型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用六味地黄汤对两种不同证型NIH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明显改善阴虚模型小鼠的症状,提高存活率,减轻肝肾病理性损伤。经组化染色发现,该方能使阴虚模型小鼠降低的肝糖元含量增加,调节肝内多种常酶活性趋于正常。然而该方对于阳虚组动物则无明显作用。提示在临床上应用六味地黄汤方剂治疗西医学病种时,注意中医学辫证施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
Wistar系大鼠自发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89年10月在我所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Wistar鼠中发现一雄性脑积水幼鼠之后,1990年9月又在该鼠群中发现一窝三只脑积水幼鼠,遂将此窝内其他表型正常鼠育成基础种鼠群,并以此作为Fo代动物,于同年的11月19日开始建立此模型的近交育种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繁与选育,仔代脑积水发生率从始发代的1.9%上升到17.O%,累积获得脑积水动物44只,其中雄性19只,雌性25只,雄雌之比为0.8:1。由于该性状系受隐性、致死基因控制,故建立了以“P×O”为辅助系统,“b×s”为主系统的育种保种方法。此脑积水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为:最早发现为1日龄,最早死亡日龄为<20日龄。早期表现为脑部隆起肿大成泡状,生长发育较同窝正常鼠稍缓慢,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病情加重,脑部隆起更甚,体消瘦,被毛杂乱竖立,弓背,目光呆滞无神,肛门及腹面常不清洁,严重者步伐不稳,四肢麻痹,侧卧于宠底,常出现阵发性颤抖,直至衰竭死亡。此脑积水为生理性自发,与人类脑积水相似,且孕期短,窝(代)发生率较高,脑标本体积较大,可望成为又一理想的研究人类脑积水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0.
我所于1993年6月将原饲养在北京实验动物中心的整个scid小鼠种群引人,目前生长繁殖状态良好。我们建立了组织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等监测方法,对scid小鼠特性进行检测。4~8周龄小鼠,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小,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少,组织学观察胸腺无皮质结构,髓质保留,缺乏淋巴细胞,脾脏白髓内基本没有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转化率为零,免疫电泳未监测出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这些低龄小鼠渗漏率为13.2%。35周龄以上的高龄小鼠中,大部分个体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渗漏率达71.4%。同时,我们对scid小鼠的应用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