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无菌动物特别是无菌大鼠、小鼠的成功培育技术成为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命现象关系的关键技术。严格的无菌动物是指在动物体宿主内外任何部位及生活环境中均检测不出一切生命体。广义的无菌动物还包括清除肠道中大部分菌群的动物,又称为伪无菌动物。目前制作无菌鼠的方法主要有剖腹取胎无菌饲养法制作无菌鼠模型,抗生素鸡尾酒法制作伪无菌鼠模型。本文对无菌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建立SCID小鼠肿瘤模型,为筛选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受试对象。方法 将肝癌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到6~7 mm时,50只荷瘤SCID小鼠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50 mg/(kg·d)、100/(kg·d)、200 mg/(kg·d)】,五氟尿嘧啶(5-FU)组【100 mg/(kg·d)】,模型组【蒸馏水2 mL/(kg·d)】,连续给药21 d,剥取移植瘤测量其体质量和体积,比较肿瘤生长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瘤组织P21、P53、P13K、PKB/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和5-FU组肝癌移植瘤质量或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肝癌移植瘤P2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P53、P13K、PKB/Ak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与上调移植瘤P21水平,下调P53、P13K、PKB/Akt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3.
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受到轮班、光污染、睡眠不足和进餐时间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内部时钟和环境之间长期不同步,从而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当昼夜节律受到干扰或失调时,就会产生不利的健康后果,并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紊乱等患病风险。近年来,通过核心基因敲除、化学诱导、物理和饮食干预等方法,建立了广泛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并简要归纳了昼夜节律紊乱相关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及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同时伴有精神和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PD的主要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死亡,其病理性标志是路易小体(LB)形成。人们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来研究PD的不同方面,疾病模型可以通过基于神经毒素或基因的方法在非人类灵长类(NHP)、啮齿动物、斑马鱼、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等动物中产生,制备的模型都是模拟PD部分病理改变,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目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血脂及降血压等方法预防DN发生与发展,由于DN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亟需新的干预手段或治疗方法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动物模型在剖析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检验新疗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并能确定药物靶点和检测新的治疗策略。然而,目前DN研究领域尚缺乏能够真实模拟人类DN主要特征的动物模型。本文讨论了当前DN动物模型的进展、局限性以及改进方式,以期未来能复制出与人类DN主要临床和分子表型相似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疾病动物模型是开展医学研究及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工具。 本文将可伸缩的大数据检索技术应用于疾病动 物模型检索,提出一种基于 ElasticSearch 的疾病动物检索平台技术方案。 系统包含采集服务、基础数据库、弹性检 索、用户数据库及第三方应用开发四部分。 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构建文献检索,该技术能够提供灵 活、快速、高效的海量数据检索解决方案,并为后续智能挖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动物模型研究的地位;动物模型研究的优点,包括相似性;典型性、可重复性、易于分析,可用来进行对机体有害或可能有害处理因素的研究以及制作经济简单;动物模型研究的缺点,包括其相似性不能与临床一致、典型性并不能完全具备、典型性与相似性存在矛盾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中医动物模型的特点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8.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2):16-16
内容简介:随着国内外非人灵长类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实验动物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疾病,特别是那些疑难顽症治疗药物筛选,急需与人类近缘的动物模型。树鼩属于低等灵长类动物,其形态、生理机能和生化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实验研究的结果容易推广到人。树鼩个体小、生长快、成车低,是模拟人类疾病最好的替代者。它既可作为人类甲肝、乙  相似文献   
79.
80.
裸鼠自发性淋巴道转移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裸鼠发现一例自发性皮下肿瘤,伴广泛淋巴结转移,经10代以上体内传代,在裸鼠体内长瘤及转移的特性稳定,原位长瘤率大于95%,潜伏期5—12天,转移率100%,平均荷瘤生存时间22天。大体解剖见腹股沟、腋下、颌下、腹腔等处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形态圆、较小、核大胞浆少,染色质呈块状、围裙状,分裂相多见,符合小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的恶性肿瘤,转移灶和原位灶形态学上相似。该可稳定传代、广泛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肿瘤定名为LMLM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