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31.
面神经缺损修复动物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面神经缺损的常见原因为面部严重外伤、颞骨骨折和腮腺肿瘤术后,如果缺损距离较长难以通过游离减张进行缝合时,多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为了修复面神经缺损,人们通常采用各种动物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选择标准化的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对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对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质量分数为0.1%中华眼镜蛇毒(0.4mg/kg)腹腔注射豚鼠到大鼠异种移植肾存活时间、病理及血清补体C3的影响。结果中华眼蛇毒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降低受体血清C3水平,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结论:补体抑制剂中华眼镜蛇毒能有效抑制效制豚鼠到大鼠的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3.
实验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冠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肌缺血,根据缺血发生的快慢、缺血程度的轻重、缺血时间的久暂以及缺血后血流恢复的情况等,缺血心肌在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呈现不同形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4.
把视蛋白基因引入到哺乳动物脑的神经细胞。就可以通过光照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由此发展起来的光遗传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神经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建立小鼠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模型,为研究移植前诱导免疫耐受或移植后输注供者细胞促进植入提供研究平台。方法以CB6F1雌性小鼠为受鼠,移植前1 d予450 cGy全身照射(TBI)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0 d输注C57BL/6雄性小鼠骨髓有核细胞5×107/只,对照组不予移植。然后监测受鼠造血恢复、检测供鼠性别决定基因(SRY)判断植入情况,以及外周血供者细胞尤其CD3+细胞嵌合状态,同时观察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均存活,仅表现轻度aGVHD,血象移植后30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实验组小鼠SRY基因在移植后+14 d、+30 d、+60 d时检测PCR结果均阳性,供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嵌合率在移植后14 d分别为23.8%、36.9%%、19.4%;30 d分别为49.9%、53.2%、54.4%;60 d分别为67.6%、51.6%、56.9%,其中CD3+细胞嵌合率分别为4.4%、21.2%、54.4%。结论 450 cGyTBI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可以诱导受鼠免疫耐受、供者骨髓细胞植入,嵌合率处于中低水平混合嵌合状态。  相似文献   
136.
人具有46条染色体,包含了约2.4万个编码不同蛋白质的基因以及大量miRNA和基因调控序列。这些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不仅决定了人的体貌、代谢、寿命等生理特征,而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基因功能异常不仅可以直接导致肿瘤、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137.
“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彭国瑞,许志奇,曾祥国,赵善荣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多年来,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如何探索一条中西医学者都能接受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制造方法,已成为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38.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复制及其在血瘀与活血化瘀研究中的应用李凤文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近年来,有关血瘀证的研究,已从单纯“证”的研究转为“病证结合”的研究途径,尤其结合相继建立起来的动物模型,多指标综合性研究,使该研究的铺盖面日益增大,成果累累...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中医动物模型综合分析,认为现有模型有待于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并对如何利用现代实验动物学、遗传学的知识和方法来丰富和完善中医动物模型学等问题做了切合实际的分析;最后对利用西医动物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并认为,西为中用,这将是中医动物模型学发展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0.
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实验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周龄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50%半乳糖形成白内障的时间、发病率等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对不同方式复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选用出生4~5周龄的乳大鼠为宜,而在众多给糖方式中以腹腔注射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