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2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无论对阐明发病机制还是对基于机制的新药研发和评价都不可缺少。但任何实验动物都不可能与人完全一样。因此,从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可信度(临床预见性)在某种程度上要取决于实验动物与人的相似度,即“类人性”。资料显示,在啮齿类动物实验有效的药物最终仅有5%左右能用于临床,主要原因在于啮齿类动物与人在遗传,生理生化及代谢等方面差异都很大。而非人灵长类由于其与人类遗传和生理上的高度相似性,是人类健康与疾病研究的理想,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3.
无菌动物特别是无菌大鼠、小鼠的成功培育技术成为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命现象关系的关键技术。严格的无菌动物是指在动物体宿主内外任何部位及生活环境中均检测不出一切生命体。广义的无菌动物还包括清除肠道中大部分菌群的动物,又称为伪无菌动物。目前制作无菌鼠的方法主要有剖腹取胎无菌饲养法制作无菌鼠模型,抗生素鸡尾酒法制作伪无菌鼠模型。本文对无菌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SCID小鼠肿瘤模型,为筛选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受试对象。方法 将肝癌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到6~7 mm时,50只荷瘤SCID小鼠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50 mg/(kg·d)、100/(kg·d)、200 mg/(kg·d)】,五氟尿嘧啶(5-FU)组【100 mg/(kg·d)】,模型组【蒸馏水2 mL/(kg·d)】,连续给药21 d,剥取移植瘤测量其体质量和体积,比较肿瘤生长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瘤组织P21、P53、P13K、PKB/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和5-FU组肝癌移植瘤质量或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肝癌移植瘤P2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P53、P13K、PKB/Ak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与上调移植瘤P21水平,下调P53、P13K、PKB/Akt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受到轮班、光污染、睡眠不足和进餐时间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内部时钟和环境之间长期不同步,从而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当昼夜节律受到干扰或失调时,就会产生不利的健康后果,并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紊乱等患病风险。近年来,通过核心基因敲除、化学诱导、物理和饮食干预等方法,建立了广泛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并简要归纳了昼夜节律紊乱相关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及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同时伴有精神和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PD的主要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死亡,其病理性标志是路易小体(LB)形成。人们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来研究PD的不同方面,疾病模型可以通过基于神经毒素或基因的方法在非人类灵长类(NHP)、啮齿动物、斑马鱼、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等动物中产生,制备的模型都是模拟PD部分病理改变,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目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前沿科学》2012,(1):92-9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累及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SLE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8.
裸鼠人癌模型复制陈系古,曾宪明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由于裸鼠的免疫缺陷,在一定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种组织的移植,本实验室从1986年~1992年间,已成功地复制了近20株人的瘤细胞系和人体原发癌组织移植建立了裸鼠人癌模型。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19.
“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贲长恩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实验研究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人为地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阐明自然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有目的地将...  相似文献   
20.
尿毒清抗小鼠脾虚作用候连兵,杨家粹,陈志良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临床药理室尿毒清是我院研制防治慢性肾衰药物。它由甘草、大黄、丹参、川芎、白芍、柴胡、党参、黄芪等生药制成。经过临床〔1〕和对实验模型动物〔2〕的研究都已证实其具有改善早期尿毒症患者(或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