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6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系统科学   1999篇
丛书文集   650篇
教育与普及   4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2篇
现状及发展   173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21990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1299篇
  2013年   1171篇
  2012年   1408篇
  2011年   1572篇
  2010年   1527篇
  2009年   1598篇
  2008年   1808篇
  2007年   1613篇
  2006年   1216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996篇
  2003年   1007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3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动态帧长ALOHA信令在集群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集群动通信中,运用动态帧长ALOHA信令技术解决信道共用中停产碰撞问题的原理,并具体介绍了MPT-1327协议的接续原理,特点,信息格式及呼吊建立过程和举例,文中还对动态帧长的算法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72.
该文报道了所研制的具有AIN/TbFeCo/AIN/AI四层结构磁光光盘的动态性能测试结果.当记录信息位尺寸为1μm时,信息读出载噪比大于45dB,载噪比随盘片径向位置而异.文中根据测试结果,讨论了影响载噪比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73.
给出了Fuzzy函数的基本性质,纠正了杨纶标在[1]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74.
振动控制系统中致动器配置方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致动器配置受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支配,而不受系统初始条件和控制规律的支配的观战利用模态分析法和动态灵敏度分析,提出了基于模态控制的致动器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75.
类比推理与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6.
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从其产生直到中古,都以对话和辩论的原则和技术作为重要的或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希腊逻辑发展而成的现代逻辑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现代逻辑的主流是被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论辩逻辑服务于“取当求胜”,它属于并非形式化的逻辑。由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在法律论辩的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论辩逻辑正在复兴,并有所创新,而且从中国名辩学和印度因明学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77.
共相问题是逻辑学和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对共相本质的争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在该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三世纪,波菲利提出了关于共相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但他没有做出结论。六世纪初,波爱修斯着力于用逻辑的方法再论共相的实质,但他的结论动摇于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并最终归于柏拉图主义。他的这一结论加剧了对共相问题的争。  相似文献   
78.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1)借助这种逻辑,我们更有可能在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方式;(2)这种逻辑就是一种知识增长的逻辑;(3)它揭示的不断逼近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提出了在密集环境下多目标跟踪数据互联的动态规划法。为在噪声背景下进行实时多目标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0.
隐喻产生有三大因素:语言、社会、认知。从语言角度看,隐喻的生成除修辞作用外,还有语言本身表达力不足的原因;从社会因素看,政治、经济、科技、化等是隐喻生成的动因;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生成又与人的思维、大脑、心理等密切相关。隐喻的生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作用和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