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出1980、1998、2010、2014年4个时期的植被盖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揭示黄河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十大孔兑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由1980年的9.29%提高至2014年的37.80%.1998年后,全流域林草植被盖度增加速率显著加快,林草植被盖度恢复主要表现为中等覆盖度的面积比例增加.2)近35年来,十大孔兑流域植被变化以稳定和完全恢复类型为主.研究区内完全恢复、恢复和轻微恢复3种植被变化类型占总面积的73.09%,严重退化、退化和轻微退化3种类型占总面积的2.72%.3)1980—2014年间,十大孔兑各个典型地理单元内林草植被盖度均呈增加趋势,除下游地区外均表现为1998年后林草植被盖度增加更为迅速.1980年,十大孔兑流域典型地理单元林草植被盖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上游西部、上游东部、下游、中游东部、中游西部.1998—2014年间典型地理单元林草植被盖度由大到小排序变化为:中游东部、上游东部、上游西部、中游西部、下游.1998年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等工程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是破解差异的关键。基于索罗余值法测算了2001-2014年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认为河南科技资源配置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从科技资源投入、配置环境和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河南18地市的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3.
近40年来鸭绿江口地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62-6268
为了研究鸭绿江口地区近40年来河岸、岛屿的变迁,冲刷和淤积情况。以1968年的侦察卫星遥感影像,2000年左右的ETM要遥感影像,2008年的ALO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河岸岛屿等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GIS空间分析来研究河岸、岛屿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40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朝方和中方的面积都有所增加,但是朝方面积的增长率近我国增长率的80倍。增长速率近我国增长速率的10倍。  相似文献   
44.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00年至2005年间北京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及所带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最近邻点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指数等方法,通过PatchAnalyst软件分别对2000年与2005年北京城八区内的公园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2000年公园总面积约为41.28km2,2005年约为47.39km2,在2000-2005年的时间内,公园总面积增长了近608hm2,相对来说,中心城区所含公园面积的比例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西南区域公园数量和面积都较少,应适当加强其区域的公园建设。另外,整体破碎度呈增加的趋势,表明新近建设的公园斑块规模面积较小;斑块形状也偏离正方形较大。  相似文献   
45.
基于树木年轮学方法,本文分3个不同径级研究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随着径级的增大,小径级A(DBH?15 cm)、中径级B(15DBH?25 cm)和大径级C(DBH25 cm)华山松碳储量分别为2.757,9.211,15.408 t/hm2,它们年均增加的碳储量分别为0.0685,0.1535,0.136 t/hm2;(2)中径级华山松林分密度和径向生长量最大,其年均碳储量增长量大于大径级华山松和小径级华山松;(3)大径级华山松每年碳储量增长量决定着华山松林总碳储量的变化.个体死亡率是限制中小径级华山松碳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树木生理生长的影响是限制大径级华山松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树木年代学序列能较好地探讨宝天曼华山松生长趋势和评估碳储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6.
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广西红树林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5个时相遥感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解译,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变情况并分析其演变原因.结果得出,广西红树林在时空上的演化趋势是:1955年至1988年呈衰减的趋势,共减少4679.79hm^2,平均每年减少141.81hm^2;1988年至2004年呈递增趋势,共增加2395.05hm^2,平均每年增加149.69hm^2.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人们为了造地与围海养殖,砍伐红树林,使红树林面积迅速衰减;在无人为破坏的时候,红树林依靠自身的生长能力,能迅速生长,尤其是在海水富营养化的地段能恢复得很快.  相似文献   
47.
基于甘肃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采用耕地动态度定量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1996年以来甘肃省耕地增减流向及变化因素,最后针对耕地保护提出对策.结果表明,1996年来甘肃省耕地总量呈逐年下降态势,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呈明显递减趋势;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8.
k-支配轮廓查询技术在计算高维空间数据集时,解决了查询结果集合过大的问题,更有利于用户决策;然而,现有的算法都是针对静态k值设计的,不适合k值动态变化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思路,即当k值改变以后,以现有的查询结果为基础,通过对可能发生身份变化的数据点进行判断,得到新的k-支配轮廓。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k值增大和k值减小这两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更新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算法能快速完成运算并返回正确查询结果。  相似文献   
49.
30年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等方法对4期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图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其次为耕地.其中,混交林在林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在耕地中占有较大比重.1976-2010年,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各类型面积变化幅度巨大,其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旱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针叶林减少面积最多.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针叶林面积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中朝俄3国土地利用差异很大,且朝鲜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50.
以西藏色季拉山为研究对象,对其199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选取三期多时相遥感图像,基于遥感图像处理(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system,ArcGIS)软件,并结合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图和土地变更调查,得出土地利用分类图、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结果.28年间,色季拉山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三者整体上均表现出面积减少的现象;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是2005年后出现的新增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上,东北方位变化最小,其余方位土地类型变化均匀;经调查,促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多、城市基础建设和牧业发展.研究成果可为保护色季拉山生态经济和土地管理各级部门提供科学且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