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01.
不同供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2P示踪研究了不同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的番红花植株吸收磷的总量与相应所施磷量基本上呈倍数关系,低于Hangland营养液磷水平处理的植株处于磷饥饿状态;地上部磷含量与地下部磷含量的比值也随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随磷水平的下降,植株地上、地下部干质量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少,最终影响番红花球茎的生长的品质。  相似文献   
302.
锡林河流域近15年植被空间结构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85年与1999年TM遥感影像,通过地面详查,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1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15年发生了变化。1999年与1985年相比,羊草、大针茅、旱中生杂类草草原与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分别减少了20.17%与28.4%,冷蒿草原面积增加了46.6%,草原植被开垦的面积增加了34.8%,总体上,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呈明显退化受损态势。  相似文献   
303.
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2007年的华北平原典型区-邢台地区的地下水埋深数据以及近37年的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相关性分析、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该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比较不同地质单元地下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邢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以0.89 m/a的速率下降,深层地下水以南官为例下降速率为0.78 m/a,产生地面沉降、漏斗扩大、地裂缝产生负效应,其原因在于研究区的气候趋于暖干化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地下水长期处于采补失衡状态.各地质水文单元地下水与气候因素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人为因素是本区地下水下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04.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305.
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85年和2000年2期TM/ETM 遥感数据,运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量模型,全面分析上海市城区和全市内陆部分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06.
龙门石窟游客数量与二氧化碳浓度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对龙门石窟潜溪寺窟内CO2浓度和游客数量的长期监测,建立了洞窟CO2浓度自动监测系统,探究了CO2对石窟文物的侵蚀作用以及游客数量与CO2浓度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CO2气体主要借助凝结水对石窟岩体进行侵蚀;潜溪寺内游客数量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游客高峰时段CO2浓度约为600×10-6(ppm),比正常水平偏高50%;游客稀少时段CO2浓度约为400×10-6(ppm)。一天内潜溪寺内由游客呼出CO2气体的增量达4 765.28 L,对石窟微气候环境影响严重。该研究成果可为定量研究CO2气体劣化碳酸盐岩机理提供实地参数依据,并且在如何对龙门石窟游客分流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7.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进行了系统解译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以空间叠加法得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和推测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内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08.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1995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动态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速率.结果表明:①林地、水田和旱地构成研究区内优势景观,1995-2001年耕地减少,城市用地增加.②山地旱地破碎化程度最高;有林地和丘陵水田破碎度较小,景观较完整;③湖泊和农村居民点斑块分布较散,同类间干扰小.城镇用地斑块距离增大,城镇扩张明显.④2001年景观异质性比1995年较高.⑤水域、城镇用地和耕地变化速率大,整体土地利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09.
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之后,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普遍关注,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技术变迁和要素积累的两条路径对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从引入了干中学、技术模仿效率的李  相似文献   
310.
PCR-DGGE技术在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微生物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PCR-DGGE技术,对北京郊区一运行良好的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细菌多样性分析,分别在1、3、4、5月份采集沼气池的厌氧活性污泥样品,提取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总DNA,对其16S rDNA基因的V3可变区进行扩增,结合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跟踪检测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并利用软件对DGGE图像进行聚类分析.测定了厌氧活性污泥DGGE胶上优势和差异条带16S rDNAV3区片段序列,通过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细菌的种属.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池中发酵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有明显的优势种群,随着气温变化,微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但种群丰度有明显变化,DGGE图谱中的优势条带16S rDNA基因序列经比对后都属于未培养的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