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42篇 |
免费 | 798篇 |
国内免费 | 33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43篇 |
丛书文集 | 357篇 |
教育与普及 | 22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6篇 |
现状及发展 | 56篇 |
综合类 | 89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7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430篇 |
2013年 | 431篇 |
2012年 | 547篇 |
2011年 | 655篇 |
2010年 | 600篇 |
2009年 | 618篇 |
2008年 | 653篇 |
2007年 | 653篇 |
2006年 | 420篇 |
2005年 | 406篇 |
2004年 | 327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在大跨度网壳结构中增加含有螺栓的平板橡胶支座.分别对含有6种不同水平刚度的平板橡胶支座的网壳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平板橡胶支座应用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动力响应.结果显示:水平刚度的增加有利于跨中挠度的减小,但杆件内力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地震灾害是任何建筑物都要克服的困难。【方法】本研究通过介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以现有的多层钢结构为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多层钢结构减震设计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建立三种减震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根据规范要求选取三条地震波,并对其进行多遇、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三阶振型,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通过对比结构的层间位移、顶点加速度,发现增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的钢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结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93.
波浪柱具有良好的减阻减振效果,在海洋工程和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低雷诺数均匀流下细长柔性波浪柱的流致振动特性,选取了3种不同波高的截面直径呈正弦变化的波浪柱,分别给予其驻波和行波的初始激励,对其动力特性和尾流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等条件下的光滑直圆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波浪柱在驻波和行波初始激励下的流致振动特性有很大差别:在驻波激励下,当波高≥0.2D时,波浪柱振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波浪柱的特殊结构防止了剪切层与强度较高的涡结构发生掺混,增大了漩涡生成长度;而在行波初始激励下,波浪柱的控制效果有限,局部雷诺数主导了结构响应、尾流模式和展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4.
95.
基于势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求解桨舵系统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流场中含2个升力体的面元法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中螺旋桨和舵同时求解,二者间的相互干扰通过时域内影响系数的变化进行考虑.以定常计算结果作为非定常计算的初始值,考虑了非定常求解时泄出涡的时间效应.计算了均匀流及非均匀流中桨舵系统非定常水... 相似文献
96.
采用斜进口流道,即进口流道轴线与阀芯轴线不垂直,对进口处的液流进行导流以提高进口处液流沿阀芯轴向方向的动量,从而达到减小滑阀液动力的目的.同时采用Fluent对进口流道轴线与阀芯轴线夹角不同的滑阀内部流场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得到夹角不同的滑阀液动力变化特征和流量系数变化特征.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优夹角为60°. 相似文献
97.
98.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新的潮流,经济危机的蔓延更是给全球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了一个大难题。本文试图以企业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来探讨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驱动机制,希望给重庆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心意和帮助,指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
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需要”。它包括了纵向方面的社会需要和横向方面的个体需要。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