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5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系统科学   177篇
丛书文集   229篇
教育与普及   1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1篇
现状及发展   49篇
综合类   689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时期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2.
张东晖 《科技资讯》2007,(21):170-170
总结了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分析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由于这些分析方法并不能适应所有情况,需要根据不同问题的特点和要求,作进一步的研究,来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
徐田生 《科技资讯》2007,(13):29-29
列车的受力情况是复杂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列车运动的基本方程式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34.
35.
师秀明 《甘肃科技》2006,22(9):123-124,99
大型动载构件的检修制度确立是确保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方面。本文分析了高可靠性动载构件检修周期的等可靠度模型,并以铁路货车RD2轴为例,计算验证了其检修周期调整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6.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拓扑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支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改后,一阶固有频率明显提高,而重量有所减小.从加强筋的优化结果来看,在平行于一阶弯曲振型方向上布置加强筋,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采用拓扑优化方法,能给产品的详细设计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可靠性理论讨论了综采生产系统的有效度问题,并就有效度对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
贾新堂 《甘肃科技》2003,19(7):101-101,23
通过对地基进行可靠度分析,来衡量地基的可靠性,从而对地基的稳定性作出合理的评价,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土的变异性对稳定性的影响,使所得结论更加准确合理,并便于在工程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39.
结构可靠度分析非线性抗力函数线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非线性抗力函数线性化处理方法,以简化极限状态方程代替实际极限 状态方程对可靠度分析的影响。文中以钢筋混凝土两种实际构件为例,用实际极限状 态方程作了可靠度计算,并与简化方程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0.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