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31.
将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ZB1107-01(LR ZB1107-01)与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商业菌株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以DPPH(1,1-二苯-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并建立Caco-2细胞氧...  相似文献   
232.
九味麝香丸的原配方是藏医学医籍《临床札记·札记精粹》中记载的九味黑药丸.经文献研究发现有17种不同记载的九味黑药丸,其配方的组成和剂量有所差异,但均有细叶草乌、藏菖蒲、麝香以及穆库尔没药等组成药.原配方九味黑药丸组成中以牛黄、穆库尔没药、藏菖蒲、京墨、细叶草乌、麝香为主药,诃子(藏青果)和硫磺为次药,阿魏为其他药,单药有抗菌消炎、清热、补养等作用.九味黑药丸中增加金光诃子、细叶草乌叶、结血蒿膏制成的九味麝香丸水性和风性有所区别,且性味差异比较明显,其味苦、甘、辛,而消化后,味苦最为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C-MS检测附子生物碱的方法进行九味麝香丸双脂型生物碱检测,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显阴性,新乌头碱接近于定量下限,性能相对比较安全.九味麝香丸有降低小鼠耳肿胀度和小鼠棉球肉芽干重的作用,也可增强因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说明九味麝香丸具有抗炎与免疫增强药效.此研究结果能够为临床疫病防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3.
为探讨九味补血口服液改善血虚证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及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鉴定九味补血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利用蛋白互作和网络分析手段筛选九味补血口服液治疗贫血的关键网络靶点,并对关键网络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网络靶点对接,评估活性分子与靶点的结合能力。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血虚模型,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复方阿胶浆口服液组(30 mL/kg)及九味补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L/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32 d。检测全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并利用q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对关键靶点及通路在血虚证小鼠肾脏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91种鉴定的九味补血口服液化学成分中,满足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药物相似性(DL)≥0.18的条件,且具有相应靶点的潜在活性成分共计15个。分析九味补血口服液成分-血虚疾病靶点网络,获得九味补血口服液治疗贫血的关键靶点15个,主要富集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NF-κB signaling pathway)、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苷、橙皮素与Toll样受体4(TLR4)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虚证小鼠RBC、HGB和HCT水平明显降低,TLR4/NF-κB p65介导的炎性信号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介导的促红细胞生成信号受抑制(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九味补血口服液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血虚证小鼠RBC、HGB和HCT水平,不同程度地逆转TLR4、NF-κB p65变化,并上调HIF-1α、EPO mRNA或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因此,九味补血口服液可以改善血虚证小鼠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肾脏中HIF-1α/EPO介导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减少TLR4/NF-κB p65介导的肾脏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34.
以硫酸庆大霉素为囊心物质,采用复乳法制备了硫酸庆大霉素-聚乳酸微球(gentamycin sulfate-polylactic acid-microspheres,GTMS-PLA-MS),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微球的差异.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微球外观呈球形并且多孔,两种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6.67 μm和11.70μm,药物包封率分别为37.52%和49.19%.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微球得知,硫酸庆大霉素与聚乳酸两种物质相互融为一体.以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药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微球在最初20 min有突释效应,此后是缓慢释药,最终累积释药量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35.
τ轻子物理是粒子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标准模型中,轻子数是守恒的.而τ-→μ-K K-衰变属于轻子味破缺过程,在标准模型中是禁戒的.大气中微子振荡实验意味着存在轻子味破缺,这是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236.
利用RSM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SM法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对副干酪乳杆菌HD1.7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显著因子,确定了影响细菌素产生的主要成分:牛肉膏、葡萄糖、酵母粉;运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细菌素产生区域;利用RSM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酵母粉0.26%、牛肉膏0.88%、蛋白胨1.5%、葡萄糖2.45%、Mg-SO40.06%、K2HPO40.2%、吐温80 0.1%、MnSO40.005%、NaC1 0%.  相似文献   
237.
β-1,3-半乳糖苷转移酶(beta-1,3-galactosyltransferase,β-1,3-GalT)是植物中特有的酶,作为蛋白质糖基化修饰通路中的重要酶,它可以催化β-1,3键将半乳糖苷转移至糖核心.本研究将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作为材料,对其基因组中β-1,3-GalT同源基因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共得到12个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包含保守结构域PF00337和PF01762.将本氏烟12个β-1,3-GalT基因与栽培烟草(Nicotiana tabac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的β-1,3-GalT基因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它们分化为2个主要枝(I和II),每个主要枝又进一步分化为2个亚枝.多数基因在根中表达量均较高,然而仅有6个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采用qRT-PCR,测定在叶片中高表达的6个β-1,3-GalT基因在农杆菌侵染情形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处于II枝上的基因表达均受到农杆菌侵染的显著诱导,而处于I枝上的基因无论对农杆菌侵染还是对照重悬液的注射,均表现一定程度的表达量的升高,暗示创伤胁迫可能使相应的基因表达升高,从而促进β-1,3-GalT酶进行糖基化修饰反应.  相似文献   
238.
9,出菇管理。从覆土到出菇约需18~20天,要特别注意加强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的管理,创造条件促进菌丝健壮生长,促进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9.
对酸浆法生产甘薯淀粉中的加工用水、加工场地空气、鲜薯的分析测试表明:酸浆中的乳链球菌主要来源于甘薯表面和空气,精洗甘薯表面乳链球菌为0.8个/cm2;甘薯加工地区空气中该菌含量是非加工区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240.
曾用海藻酸钠、琼脂,聚丙烯酰胺、中空纤维等载体对固定化乳酸菌进行发酵产酸的研究,但都存在着载体强度低,操作稳定性差或载体价格高等不足。我们用市售卡拉胶和廉价易得的木质刨花制备了两种固定化乳酸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卡拉胶,刨花及固定化乳酸菌的状态,半连续发酵产酸表明两种固定化乳酸菌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