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54篇 |
免费 | 774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53篇 |
丛书文集 | 324篇 |
教育与普及 | 24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48篇 |
现状及发展 | 45篇 |
综合类 | 75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8篇 |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214篇 |
2014年 | 445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494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436篇 |
2009年 | 519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508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364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90篇 |
2002年 | 248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应用时间Mealy型有限状态自动机(TMM)模型进行系统建模及计算机证据的形式化。针对单路推理算法推理时随着搜索路径的延长造成推理效率下降的问题,利用证据的时间先后关系以及推理路径数量发散特性,提出一种双路双向事件重建推理算法以提高推理效率。在8个时间Mealy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上进行了推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推理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82.
本文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文中考虑了温度效应,从而克服了以往分析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本文作者在S195柴油机内按装的测量油膜厚度的遥测新方法。测量结果和分析计算结果一致。最后,文中还定量地给出了S195柴油机活塞环组摩擦功耗的大小。 相似文献
983.
984.
基于神经网络的驾驶员觉醒水平双目标监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驾驶员疲劳状态单目标状态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驾驶员嘴巴与眼睛状态双目标疲劳状态判别法.该方法将驾驶员眼睛和嘴巴的特征向量值按先后顺序,分别输入到修正的BP网络中,采用区域匹配算法,根据驾驶员疲劳状态量化评判标准,综合识别驾驶员的觉醒水平.采用VC++开发了驾驶员疲劳监测算法软件,并对驾驶员进行了监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双目标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和识别驾驶员的觉醒水平,具有较高的识别容错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5.
从信息几何的角度使用新的方法研究稳定的复数域上的状态反馈增益系统. 首先, 给出所有稳定的状态反馈增益集合的参数化. 进而,可知稳定的状态反馈增益集合微分同胚于满足一定代数条件的正定Hermite矩阵和反Hermite矩阵的笛卡尔积;其次, 探讨稳定矩阵中稳定的状态反馈增益系统的几何结构;然后,给出状态反馈增益的一个浸入;最后, 举例说明结果. 相似文献
986.
根据轧机振动监测的技术要求和轧机工作辊高速回转、频繁变换位置的工作特性,选择振动位移为监测参量,提出一种位置跟踪、非接触式直接监测工作辊振动位移的新方法,对测点位置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根据涡流位移传感器,设计一种具有快速自动移位功能的传感器系统,并对传感器的位置控制和轧机工作辊的振动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直接监测位移法直接测得的工作辊振动位移时,所用频率低于500 Hz,避免了轴承振动信号的干扰,无工频噪声,因而信噪比高;而在用测试工作辊轴承座加速度的传统方法获得的信号中,工频干扰等噪声很严重,几乎淹没了有用信号,无法客观提取其低频段的振动频谱特征。 相似文献
987.
988.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考虑砂土密实度对扰动函数的影响,建立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用混凝土板表征桩侧粗糙度效应,采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不同密实度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行为的试验模拟,研究砂土密实度对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接触面模型初始剪切系数、模型扰动参数(A和Z)对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桩-砂土接触面易呈现应变软化,在低法向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桩-密砂接触面的应变软化程度最大。2)模型扰动参数Z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孔隙比。模型扰动参数A越大,砂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的软化显著程度越大。参数A随着密实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密砂的扰动参数A呈近似线性衰减,松砂和中密砂的扰动参数A近似呈双折线衰减。3)初始剪切系数ks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密实度越大,增速越快。4)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砂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可靠、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且易确定,能很好地表征桩-砂土接触面的应变软化及硬化等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89.
运用系统变量的状态反馈与参数调整的混合控制策略,对立方混沌系统实施多种目标的混沌控制.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表明:控制方法能实现离散混沌系统的倍周期分岔控制,通过延迟和抑制分岔,确保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达到规则行为;能稳定嵌套在混沌吸引子中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实现变轨控制,即通过选择合适的调整参数,将系统从一个2n周期轨道控制...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