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坐落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即将在 6 月份启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 (Large Hadron Collider,LHC)。  相似文献   
52.
强外源驱动与深次临界度使得ADS次临界反应堆在中子学特性上与传统临界堆有较大差异,确定论中子学计算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ADS次临界堆.本文采用MCNPX程序对"快热"耦合ADS装置YALINA-Booster的PNS实验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堆芯布置方案和不同脉冲中子源特性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采用MCNPX程序研究ADS次临界堆中子学动态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高稳定度电源设计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传递函数,从7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电源高稳定度的各种因素,讨论了电源基本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响电源稳定度的直接因素是基准电压的稳定度、分流器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放大器输入端电压的漂移,间接因素是放大器本身参数的变化、放大器输入端内阻漂移、负载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交通电网的波动以便为研制和设计高稳定度电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科学观察》2009,(4):30-30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2009年6月10日宣布,由该中心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已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承认。据悉,该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锌离子轰击铅靶首次成功合成一个第112号化学元素的原子,2002年重复相同的实验又制造出一个第112号化学元素的原子。  相似文献   
55.
徐川  付恩刚  高原  任晓堂 《科学通报》2023,(9):1096-1103
加速器在核物理、材料科学、考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有3台静电加速器投入运行,分别是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 MV单级静电加速器和6 MV串列静电加速器. 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配备有高频电荷交换负离子源和铯溅射负离子源,可引出从H到Au之间大部分元素的离子,离子能量从几百keV到若干MeV,主要开展室温及高温离子辐照实验、背散射和沟道分析等离子束分析工作.近年,利用离子辐照束线在核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 4.5 MV静电加速器端电压在0.7~3.8 MV连续可调,主要加速氢/氦同位素离子,并可通过辐照靶材料产生准单能直流/脉冲中子场.该中子场主要应用于(n, α)核反应截面的测量.近年,基于4.5 MV静电加速器建立了综合离子束分析系统,可进行卢瑟福背散射、核反应分析和粒子诱发X射线分析3种离子束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该方法,对Fe合金样品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和部分元素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6 MV EN串列加速器是牛津大学赠于北京大学,为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支持,其主要用于加速器质谱、离子辐照以及离子束分析工作,也可以...  相似文献   
56.
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2010年3月19日刷新了由它保持的一项世界纪录,对撞机内的两束质子流被分别加速至3.5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是原纪录的三倍。  相似文献   
57.
58.
《创新科技》2005,(11):52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肃省医学科学院联合攻关,利用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碳离子束治疗癌症的研究课题日前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治疗手段已通过动物实验取得疗效,并即将应用于临床医学。  相似文献   
59.
加速器物理学领域非常活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每年都在粒子物理学研究上花费几十亿美元。它是一门纯科学,不仅对于理解粒子物理,而且对于理解天文学和宇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第一次按年代记载了粒子加速器的发展,从静电加速器、线性加速器及回旋加速器的发明直到当今的电子对撞机,它还涉及了以医学为目的以及在工业应用中利用加速器作为x射线源的许多应用。作者指出了推动应用物理与工程领域进步的决定性发现,介绍了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了解了他们使用的方法。粒子加速器利用了当代最先进技术的每一个方面,并且将其发挥到极致,同时它本身也对这些技术作出了贡献。这完全是一个传奇,就象人类在一个世纪之前掌握运输与通讯技术一样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60.
回旋加速器离子源供气系统的改进谢德高张友发(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离子源是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供气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离子源的工作状态,并影响着加速器的正常开机供束.我所1.2m回旋加速器的离子源供气系统,原由以玻璃为结构材料的带油电解槽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