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非均匀加热工况下内置两叶片转子和低流阻转子的太阳能集热管的流动与强化传热特性,得到了集热管内的温度分布、湍动能分布、努塞尔数以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并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因子(PEC)对内置转子集热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内置转子后,管内流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升温速率明显提升,若控制出口温度一致,则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的长度相较于光管可减少46.15%;内置两叶片转子和低流阻转子集热管内的努赛尔数和阻力系数相较于光管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提升幅度较大,努赛尔数和阻力系数相较于光管分别提升94%~190%和308%~449%;通过PEC对两种集热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进行衡量,两种集热管的PEC值均大于1,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具有最大值1.82。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分析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系统(振打、输卸灰和加热系统)对除尘效率、功率消耗等方 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西门子S7—226型PLC为核心控制元件的一种新型低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进行了软件编程和硬件实现。使用西门子S7—226的PLC(CPU226)开发大型电除尘器的系列化低 压控制系统,提升电除尘器的清灰能力和除尘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烟气中的粉尘,使除尘效率保持在 99%以上,改善大气环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3.
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工作,研究给定尺度油舱的重油在加热棒加热及热油注入的两种情况下,油舱重油的热扩散问题。采用加热棒加热重油和注入热油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的平均热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加热棒加热油舱内的重油,油舱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著升高后达到稳定温度,分别经历了重油温度线性增加、升温速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和稳定段三个阶段,且温度达到稳定时在空间范围内变化不明显;注入热油情况时,油舱内重油温度随时间升高速度大于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升高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线性段温度升高较快、弯曲段升温速度明显变慢和稳定阶段,且注入的热油温度越高,油舱内的重油温度越高,重油温度沿油舱的展向变化也非常小。与加热棒加热重油相对比,注入热油后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采用注入热油的方式对增加油温和油的运动速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值分析结果可为沉船重油回收加热棒布置提供参考,热油注入模拟可以解决油舱内重油流动缓慢、在抽油口难以抽出重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4.
李续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94-8396
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吞吐方式下注入蒸汽对水平井的作用机理。认为注汽参数中,注汽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平段加热半径扩展的范围、井筒的吸汽状态和水平段有效加热长度;同时注汽强度还决定了后期的蒸汽作用方向。通过典型油藏离散化数值模拟模型的注汽强度计算,针对性地提出蒸汽吞吐水平井在不同油藏条件下,合理注汽强度的优化设计原则,并在现场开展了增大注汽强度试验,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发光二极管(LED)以其耗电量少、节能、环保、发光效率高、低成本等优势成为了第四代照明器件.本文提出了3种新型的LED圆形散热器:翅片外置型、翅片内置型、圆筒带孔型,并对3种散热器热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翅片的分布对散热器的散热影响很大.同等输入功率下,圆筒带孔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最优,其次是翅片内置型散热器,最后是翅片外置型散热器.圆筒带孔型散热器散热性能在翅片外置型散热器的基础上最高可提升22.00%,其散热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重量也降低了12.98%.其次对翅片内置型散热器的局部受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受热的位置对散热器的热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准确预测蒸汽吞吐水平段加热范围对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开发至关重要。鉴于目前中国已知的水平
井加热预测半径公式中由于含有双重积分,使得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马克斯兰根海
姆(Marx Langeheim)直井加热范围公式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加热模型公式计算简化处理,
推导出一个关系式简单、参数求解容易、应用方便的解析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平井蒸汽吞吐简化加热模型,并应
用油田实际参数对水平段加热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推导公式可得到相对可靠的计算结果,验证
了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7.
陶瓷基复合材料超高温冷热冲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水淬法和两厢法无法满足陶瓷材料热冲击试验的要求,使用自行研制的超高温冷热冲击试验装置,对氧化锆陶瓷试件进行了气动加热状态下的材料单面冷热冲击试验研究,实现最高升温速率30℃/s,最高可控降温速率15℃/s,最高温度1600℃,研究过程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试验装置的加热和冷却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氧化锆陶瓷试件进行了气动加热地面模拟试验,验证了超高温冷热冲击试验装置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为其在材料冷热冲击试验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微波加热HFBA衍生化MDMA和MDA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高对微量MDMA、MDA等药物的检出灵敏度,对吸毒、贩毒案件的侦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微波加热七氟丁酸酐(HFBA)衍生化MDMA和MDA,使MDMA、MDA的检出灵敏度明显提高。与传统水浴加热衍生化相比,微波加热法不仅省时,而且衍生化产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9.
为了确定常州市金坛地区地下热物性系数,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线热源理论将分布式温度感测技术(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与现场热响应技术(thermal response test,TRT)相结合,利用分布式热响应试验(dis-tributed thermal response test,DTRT)及主动加热光纤的热响应试验(active heating optical fiber thermal response test,ATRT),对该地区不同深度地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监测计算和分析评价,并比较了不同技术的监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TS技术的DTRT相比于传统TRT,可以实现各土层导热系数的分布式测试;ATRT计算得出的各层导热系数分布趋势与DTRT趋势大体相同,证明了将ATRT应用到导热系数的测试中的可行性.并且,相比TRT和DTRT,ATRT耗时更短耗能更低的优势,这也使得ATRT技术在地温场监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0.
对脱碳物料进行碳含量测定并采用电子探针及X线衍射(XRD)进行显微结构和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件下,高碳锰铁粉的碳含量由6.61%分别降至1.54%,1.13%,1.05%,0.94%;脱碳物料的显微结构主要为包裹与镶嵌结构、球形层状结构和实心球形结构,物相组成主要为金属锰、金属锰铁、低碳锰铁碳化物和氧化钙。脱碳温度在900℃时的综合脱碳效果最好,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低且无锰酸钙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