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11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5篇 |
丛书文集 | 198篇 |
教育与普及 | 17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篇 |
现状及发展 | 41篇 |
综合类 | 5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216篇 |
2000年 | 199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74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流体网络理论》课程的教学一直偏重理论,在教学模式上往往停留在算法的计算过程上,使得学生很少能够懂得流体网络理论实则上是要存在程序设计思想,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为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编程思维能力,该文提出了将《流体网络理论》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加深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习惯,同时提出了实验课程应以极值流和网络解算为课程内容主线,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及交流平台的有效利用,使实验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2.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以邻氯苯酚为萃取溶质,以正辛醇为稀释剂,研究了萃取剂种类及浓度、水相平衡pH、邻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平衡的影响;提出了同时考虑萃取剂络合作用和稀释剂物理萃取作用的分配比的表达式;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酸三丁酯(TBP)主要通过氢键缔合与邻氯苯酚的中性分子发生络合反应而进入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和体系的pH是影响络合萃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研究非均匀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在全空间R3上的最优衰减率.首先,利用能量估计法给出方程组解的高阶导数的能量不等式.其次,在s∈(0,1/2]和s∈(1/2,3/2)的范围内,分别得到在负Sobolev空间中方程组解的估计.最后通过转化得到常微分方程进而求得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解的高阶导数的最优衰减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不同学者对液滴碰撞动力学的研究结论具有差异,研究的流体种类也较为单一.该文建立的研究体系包含了水、甘油水溶液、硅油、常温液态金属在内的9组流体,将流体黏度、表面张力的研究范围扩展至1~970mPa·s、20~500 mN/m,通过相场法数值模拟,补充低Reynolds数Re的液滴碰撞数据,探索已有理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6.
考虑在三维光滑有界区域Ω中一类具有热对流作用的稳态非牛顿微极流体方程组的第一边值问题。讨论了在外力项和涡旋粘性系数适当小的条件下,该问题的强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作.为分析手段,对水中六种酚类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六种酚的相关系数均为99.99%,线性良好,固相萃取效果好,回收率在86%-111%之间,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熟肉制品中15种合成色素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醚除脂后,用乙醇-水-氨水(70+30+1)溶液进行2遍提取,合并,浓缩,沉淀后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行固相萃取,洗脱液浓缩定容后进HPLC-DAD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15种色素在0. 05~2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定量限为0. 02~0. 12 mg/kg.进行1~10倍定量限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范围为72. 05~99. 39%,相对标准偏差为0. 36~9. 23%.该方法在节约成本和缩短检测周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