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88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基于理性与博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发展,通过实证材料,完全理性国家模型和收入博弈分析,探讨在非正式经济占据主要成分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本质与基本动因,本着科学发展观,提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修改为“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2.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生活条件,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然而,如此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存量则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  相似文献   
83.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并就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对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困扰目前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并评价了现有各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原因和转移模式,并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问题的有关途径。  相似文献   
85.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和医疗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86.
太原康培集团公司通过实施“政府创条件,公司加农户,农户联基地,基地带市场”的复合运作机制,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帮助103户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科学栽植苗木256万株,包技术,包销售,增加农民收入2019万元;为229户农民年补贴白面6000袋;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816人;科普培训农民1100人次;义务绿化植树造林32000m^2,义务投工173个,捐赠苗木花草20万元;为老弱病残捐赠服装200多套,援助资金1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7.
该文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畅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模式.最后对一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市的政策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8.
谢章扬 《科技信息》2009,(34):283-283,28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的飞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纷纷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的施工队伍已成为我市建筑业的一支生力军。十多年来,外地平均每年在泉建筑工人员  相似文献   
89.
本文在分析徐州市域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的区域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剩余劳动力转化法,预测了2010年市域城镇水平将达到50%-55%,提出了城镇化发展应走乡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并探讨了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农业机械广泛应用的前提,良性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要的外推力。基于中国的现实,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稳定推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