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190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8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GIS技术对安徽省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分布和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安徽省松树萎蔫病主要发生在年均温15~15.5℃,1月均温l~3℃,7月均温28-29℃,日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4900-5000℃。干燥度0.9~1.0,年降水量在l000-1400mm等降水线之间的广大区域内.  相似文献   
62.
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基坑工程的发展、内容和分级.总结了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的应用进展,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重新分类:开挖分为无支护开挖和有支护开挖;支护分为被动支护和主动支护.介绍了各种支护与开挖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基坑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使不确定性输入对受控输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以汽车四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针对外界干扰,采用H∞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建立汽车四轮转向H∞控制系统.运用H∞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采用前馈和反馈的组合控制进行了最优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来的H∞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抑制外界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且达到了预先控制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四轮转向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基于可编程主动网络语言 (programminglanguageforactivenetworks ,PLAN)网络现有架构 ,以开销 (cost)代替跃点 (hops)记数计算网络路径长度 ,实现最短路径优先 (shortestpathfirst,SPF)路由规则的主动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5.
轿车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转向杆系的设计对轮胎的磨损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轿车转向杆系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位移矩阵法对MacPherson式悬架和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的转向杆系进行了空间运动学分析,给出了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转向速比、轮胎的磨损及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要求提出了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可变容差法进行求解。开发了悬架的运动分析及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例实际车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在建立单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应用的PID控制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比目前应用的PID控制器有更优良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67.
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机构断开点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H坐标系建立双横臂独立悬架四杆机构各杆的杆坐标系,求出各个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位移分析,确定车轮跳动时前束变化量的关系式,同时考虑汽车在转向时,内外车轮转角应尽可能地符合Ackerman转向几何条件。综合这两个关系求得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此法简单明了,易于编程。  相似文献   
68.
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逻辑电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实现对电机有效的控制与保护,介绍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逻辑电路.电路采用两组场效应管(VMOS管)作为功率开关器件,并组合门电路与正反转控制电路可方便、可靠地实现对功率开关的控制,解决正、反向开关的“错位”问题.采用脉宽调制电路和过电流保护电路,通过调整输出扭矩可达到理想的助力效果并防止电机损坏.并对该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简单、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6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控制理论推导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条件,分析讨论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参数等因素,指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应解决办法,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设计定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机构部件的许多参数很难改变,可以采用改变电子控制单元中助力增益的方法来使系统稳定工作,即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较小的助力增益,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0.
技术创新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服务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极大化为目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缺陷。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技术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对传统技术创新观进行了理论反思和重新审视,分析了传统技术创新的生态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失衡,探讨了适应社会、自然及人类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