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为研究空腹梁的承载力和挠度受设置倒角与否、倒角形式、开孔尺寸大小、孔洞长高比及孔洞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改变各影响因素,设计了5根试验梁进行承载力和挠度试验,并与Abaqus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当达到挠度容许值时,抗剪键与梁肋交接点处不设置倒角的空腹梁承载力只有设置倒角空腹梁的80%左右;设置等腰直角三角形倒角与设置1/4圆弧倒角对空腹梁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孔洞长高比是影响空腹梁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洞长高比取2左右为宜;倒角与梁肋交接点处为空腹梁的薄弱部位;构造措施合理的空腹梁承载力受挠度控制,挠度试算时其等效惯性矩可取实腹梁理论惯性矩的55%。  相似文献   
92.
邱支振 《自然杂志》2003,25(3):174-175,176
昆虫具有超常的飞行能力。昆虫翅上的前缘涡是提高昆虫飞行升力的重要因素,前缘涡是由于翅面剧烈地绕展向轴转动而形成的,但不同的昆虫采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前缘涡。前缘涡形成后,昆虫能采取不同的方法保持前缘涡附着在拍动的翅面上。在保持前缘涡稳定存在的诸因素中,翅面上的展向流具有重要作用。但前缘涡后部的展向流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这部分展向流在昆虫的飞行中可能起警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本文采用非线性涡格法,计算定常不可压缩无粘流中锐前缘小展弦比三角平板翼的自由涡迹和气动特性。为了加快涡迹收敛,采用变松弛因子调整自由涡线的方向、在迭代中不断改变松弛顺序等方法。在4.03°~20.50°的攻角范围内机翼法向力系数和压力中心位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较之其他计算方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可作为工程上计算前缘分离机翼气动特性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4.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95.
针对可倾瓦轴承润滑的特征,开发了一种新型前缘沟槽型(LEG)三瓦可倾瓦轴承;为获取该可倾瓦轴承的试验参数,研制了一套具有自动采集数据、实时分析数据等功能的可倾瓦轴承动态特性测试试验台;对比分析了浸润式滑动轴承与前缘沟槽型滑动轴承的轴瓦温度特性;采用有限差分算法理论计算了该轴承的动态特性参数,采用扫频激振方法试验研究了该轴承的8个动态特性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所开发的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及刚度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96.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自主设计的三维流动实验装置,结合现场取芯以及实际井组分布,对研究区块储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展开综合研究。针对多层油藏开采动用界限进行分析,研究水驱前缘、见水时间,并评价波及系数采油速度等开发指标。结果表明,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多层油藏,各单层的动用条件是渗透率级差小于3,在高渗层与中渗层实施堵水措施后,低渗层采收率明显提高。对实验井组注水井周围水驱前缘进行预测,注水优势方向为南北主轴方向与东西主轴方向,经过1年的注水开发,井组中W1井首先见水,在随后的开发过程中,经过6年的时间前缘波及到W3、W4、W5井。实验区块岩心见水后采油指数迅速下降,高渗部分作用最为明显,实验结束后低渗部分波及系数平均仅为0.2左右,剩余油大量赋存。  相似文献   
97.
高集油田高6断块E1f1-E1f2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心井单井相标志的精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等,确定高集油田高6断块阜宁组一段(E1f1)-阜宁组二段(E1f2)分别为一套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中发育的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间湾、席状砂,滨浅湖中则识别出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滩砂、灰岩、浅湖泥4种沉积微相。对沉积微相平、剖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垂向上不同砂组在区内沉积相展布具有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生物灰岩及滨浅湖砂坝微相是油气的富集区和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8.
通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碳纤维加固轴心受压柱进行材料非线性的模拟实验,得出十个不同尺寸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到小模型试验和实际尺寸模型承载力的结果差别,即尺寸效应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差别的相关因素,倒角半径的大小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结合实际工程因素计算出了倒角半径的大小范围,对实际加固工程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
低压轴流风扇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轴流叶轮常规准三维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前缘弯掠技术,运用CFD/CAD方法对空调器轴流风扇进行耦合设计,并且应用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分别对国外样机风扇和新风扇进行了数值分析与性能实验.实验测试结果和内流计算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数值计算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大前弯角度和前掠角度的新轴流风扇减小了叶道中二次涡的影响范围,主流区域增大,基本消除了前缘分离现象;在气动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风扇噪声可降低0.5~1.3dB(A级声压级).  相似文献   
100.
渤海SZ油田发育典型三角洲前缘沉积,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更趋零散,挖潜难度日益增大,有必要开展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表明,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与注采井网的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在讨论研究区井间单砂体的注采连通性的基础上,按井间单砂体注采完善状况将研究区宏观剩余油分布模式类型总结为注采不完善未动用剩余油和注采完善已动用剩余油,其中,未动用剩余油包括井间不连通类、连而不通类以及通而不畅类,已动用剩余油包括局部通畅类和注采完善类两种类型。依据剩余油平面分布规模以及纵向分布模式,开展了海上油田规则井网下定向井、水平井以及细分层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不规则定向挖潜实践,矿场应用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砂体高效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