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魏延平  张鸣 《科技资讯》2010,(29):103-103
子洲油田长4+52和长6油层组是子洲油田何家集区的主要含油层段。长4+5油层组(长4+52)和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子洲油田何家集井区处于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以细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极少量中砂岩及粗砂岩。总体特征表现为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72.
了解滑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是对其进行预防预报的前提。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降雨为触发条件,进行多次模型试验,记录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在不同坡面形态时的变形破坏现象,研究该类边坡的失稳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为后缘推移式滑动破坏,该类边坡失稳始于边坡后缘,其破坏模式为开始降雨→雨水从坡面入渗,边坡土体强度降低→后缘土体发生沉降→前缘土体发生垮塌→坡体后缘持续下沉,推动边坡底部土体向前滑动-坡体前缘出现推挤隆升现象-边坡整体失稳破坏;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的根本原因是边坡前缘土体强度降低及垮塌,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滑力,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研究成果对此类滑坡的预防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3.
湿地洲滩土壤碳、氮、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观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有机碳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磷变化显著; 浅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年际变化极显著,氮磷比不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高程梯度变化不显著,碳磷比、氮磷比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浅层土壤氮磷含量较其他  相似文献   
174.
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其中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在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175.
本论述了采用周期性质量引射作为激振的手段,在三角翼的前缘施以较弱的次谐波扰动,从而延缓旋涡破碎,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小的引射动量系数及低频引射条件下,沿前缘的周期性质量引射会显地推迟体涡的破裂。  相似文献   
176.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77.
本文采用Menter发展的γ-Reθ转捩/湍流模式预测平板和超临界RAE-2822翼型的转捩特性,验证了该转捩模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获得网格分布等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某超临界翼型上表面及其前缘结冰时吸气层流控制后的转捩预测,分别获得干净和结冰外形下混合层流控制对转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层流控制对干净翼型表面转捩推迟明显,能有效减阻;在结冰情况下,层流控制几乎失效.  相似文献   
178.
采用流热固耦合方法数值研究了真实叶片材料热物性条件下叶片前缘冲击腔室内冷却射流的流动及换热特性。分析了冲击孔的偏置距离(2.5 mm、5.0 mm、7.5 mm和10.0 mm)及冲击冷气与主流的质量流量比(1.0%、1.5%、2.0%、2.5%和3.0%)对前缘面复合冷却性能、冲击靶面对流换热性能及吸力面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冲击孔偏置结构会对叶片前缘区域的冷却产生显著的影响,偏置距离较小时会削弱前缘面复合冷却性能及靶面对流换热性能,而偏置距离较大时能同时强化前缘面复合冷却性能及靶面对流换热性能,尤其是对靶面对流换热性能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4个冲击孔偏置结构中,偏置距离最大的结构相较于无偏置结构的靶面平均努塞尔数最多提高了约33.97%;吸力面的气膜冷却性能大体上与冲击孔到吸力面气膜孔的周向距离呈现出负相关性,冲击孔距吸力面气膜孔越远,吸力面的气膜冷却性能越弱;相较于无偏置结构,冲击孔偏近及偏离气膜孔布置时吸力面平均气膜有效度最多分别提高了约5.56%和降低了约10.96%;当冲击冷气的质量流量比较小时,增大冷气的质量流量比能有效提高叶片前缘冷却性能。前缘面平均综合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179.
王宾 《科技信息》2013,(12):364-364
在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等沉积学标志判断孤北21块沙三上亚段处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从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电性特征等方面对各微相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孤北21块沙三上亚段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为该块储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0.
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8-10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弄清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8-10砂组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在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用地震相约束并结合单井微相、连井剖面微相和平面微相等方法,对该区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8-10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浊积体、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滩砂、滨浅湖坝砂和滨浅湖泥等10种沉积微相,微相的平面展布在8-10砂组3个阶段变化较大,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西北方向次之。随着湖平面的升降,沉积演化总体上表现为由三角洲前缘逐渐过渡到滨浅湖,再由滨浅湖过渡到三角洲前缘,最后又渐变到滨浅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