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7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针对几何特征参数改变对汽车制动盘结构模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探索通过几何形状变化控制制动盘制动尖叫的可行性.首先建立了制动盘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利用试验模态分析结果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然后定量分析了安装凸台直径与高度、盘体直径与厚度、散热辐条分布密度的变化对前七阶自由与约束周向模态频率的影响.分析发现:盘体直径与厚度、散热辐条分布密度和安装凸台直径与高度对模态特性影响依次减小;盘体直径与厚度改变可以作为考虑轻量化和热容量的面向制动盘结构模态修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2.
对于氧化层厚度的精确测量,尤其是小于10 nm的超薄氧化层的测量有一定难度.介绍了一种根据XPS图谱中氧化态和金属态的相对强度计算超薄氧化铝厚度的方法,并结合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多种表征手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3.
文章以外墙保温材料聚苯板为例,利用保温材料厚度优化式,举实例并推导出聚苯板保温材料最佳厚度及聚苯板的工程造价,再根据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进行节能前后造价对比分析,分析节能效果,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4.
张红华 《科技资讯》2009,(28):183-184
西装为带有夹里的服装,在实际应用中,服装成型后,由于人体的作用和内外径的不同,在很多部位的样板处里上就存在里外的差异。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5.
大斜度井中岩屑床厚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屑床是大斜度钻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控制岩屑床的形成厚度,保证安全钻进,建立了岩屑床厚度的理论计算模式和半经验模式,分析了影响岩屑床形成的各种因素。运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式对油田丛式井斜度较大的6口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半经验模式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式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由计算结果推出了安全钻进时岩屑床的厚度极值为1.9cm.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介绍450三机架冷连轧机计算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艺要求、控制决策、硬件设计、数字仿真、软件设计及其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7.
得出了中厚度横观各向同性上层地表受匀布单位力作用的沉降计算式、几种层厚及变形模量的沉降系数;用链杆法计算了例题,得出地基两向变形模量的不同对梁内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采用环差分格式建立变厚度Reissner圆环板一般轴对称问题的代数问题。并给出了算例,与文1解进行了比较,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精度高,并易于为工程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129.
以显德汪井田为例,在剖析奥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阐述了奥灰水与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奥灰水防治利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利用XPS研究了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形成的Au—Si(113)界面初始阶段的室温反应,测量了Si2p、2S和Au4f光电子发射峰的强度和能量位置随Au复盖量的变化。所有的结果都表明,与Au—Si(111)和Au—Si(100)系统一样,存在一个发生界面室温反应的临界Au厚度~5ML,从而推断,这个现象可能是Au—Si界面形成过程的普遍特性。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还讨论了Au—Si界面形成的可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