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9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新型吸附式冷管的最低制冷温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热固体吸附式制冷管.该种制冷管无节流装置、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且每根管子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制冷系统,所以其密封性好、使用方便;研究了在吸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制冷剂(吸附质)充注量对制冷管性能的影响。由于该种制冷管的性能跟外部环境参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本文就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和环境空气湿度等参数对其最低制冷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工质对为13X沸石分子筛-水.  相似文献   
22.
基于半导体致冷器数学模型的TEC制冷系统的效率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进行估算,通过建立半导体致冷器(TEC)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机械连接形式的TEC制冷系统,给出了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23.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冷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氨吸收制冷装置改造前的工艺流程。针对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产节能的改造方案,并介绍了它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5.
氯化钙-氨的吸附特性研究及在制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 氯化钙-氨(CaCl2-NH3) 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膨胀、结块等现象限制了这一吸附剂的应用. 通过调整吸附剂膨胀空间与吸附剂所占用体积的比例ras, 研究了吸附剂吸附过程中的膨胀与结块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 CaCl2吸附中的衰减情况与ras有关, 在ras较大时, 吸附剂的衰减现象较严重. CaCl2的吸附过程相对于解吸过程所存在的滞后现象已经超出物理吸附滞后圈理论所能够解释的范围, 该成因与化合物的稳定常数以及非稳定常数有关. 同时还发现, ras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说明吸附剂适度的结块有助于“氨合氯化钙”这一络合物的形成. 对rass为3︰1以及 2︰1时的活化能分析表明, ras为2︰1时形成络合物所需的活化能要小于ras为3︰1时所需要的活化能. 通过对实际制冷应用的分析表明, ras为2︰1时, 在蒸发温度为0℃的条件下, 每个循环周期的制冷量可以达到945.4 kJ/kg吸附剂.  相似文献   
26.
云长 《河南科技》2004,(8):33-33
从电冰箱制冷原理可知,制冷剂在系统中流动,在状态变化的同时,伴随着放热和吸热现象,各个制冷部件及管路的温度会因此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电冰箱是否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7.
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分析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剂颗粒之间以及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强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用于化学吸附制冷的典型吸附床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床.  相似文献   
28.
制冷空调系统仿真中工质热物性计算模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制冷空调系统仿真的特点,以状态方程法建立了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模块并进行了实用化的编程.程序采用V 6.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运行可靠,使用方便.将该模块的计算结果与制冷剂热物性标准图表进行比较,表明其精度高,能满足制冷空调系统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热驱动深度制冷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收制冷循环能利用低品位热能, 例如太阳能、地热和废热等, 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一系列优点, 有着十分宽广的发展前景. 然而, 传统吸收制冷循环无法获得低的制冷温度, 这一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吸收制冷的应用范围. 为此, 本文研究了一个综合有吸收制冷循环和压缩式自行复叠循环优点的新吸收制冷循环, 以期达到利用低品位热能获得低温的目的, 该循环采用R23 + R134a/DMF工质对. 通过新循环数学物理模型的计算表明, 在160℃发生温度下, 新循环可以获得约-62℃的制冷温度, 远低于传统基本吸收制冷循环所能获得的制冷温度. 同时, 在157℃发生温度下, 新吸收制冷系统获得了-47.3℃制冷温度, 为吸收制冷循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低制冷温度.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采用自行复叠原理的新循环能够利用低品位热能获得低的制冷温度. 新吸收制冷循环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热驱动深度制冷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何斌 《世界科学》2005,(8):19-19
炎热的夏天,看到关闭着车窗行驶的汽车,如果在30年前,大家都会露出惊讶羡慕的目光。到如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现在,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空调已成为标准配置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人们已不在仅仅满足汽车空调制冷这-单-功能,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缩机作为汽车空调的“心脏”,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