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268篇
教育与普及   1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66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整合的基本能力,并成为研究型教师。指出教师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依据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从而探索出有效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62.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3.
徐健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101-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64.
从信息化的角度去看,传统科研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两点。其一,科研活动基本上是封闭的,或者说信息交流的程度远远不够。正是如此,历史上才有许多不同的人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地做出了相同的成果。其实,如果信息能够比较充分地交流的话,或许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取得突破的时间也可能大大提前。其二,科研活动的手段受到很  相似文献   
65.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问题.对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信息技术及其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实践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67.
2006年2月28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在北京宣布成立“IBM中国创新中心”,旨在为中国客户带来面向未来的政务、金融、电信等各行各业的崭新场景以及基础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加上之前设立的“IBM研究中心”、“IBM开发中心”,IBM在中国大陆的研发机构,已形成“三大中心”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68.
一、人类社会形态与行政管理形态,(一)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近20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全球市场的融合与重构,带动起一场与工业革命深度相当的信息革命,它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根基,把人类带入一个“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或“信息社会”.这个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办公网络的连接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无线通信领域中出现的蓝牙技术,可以同步传输数据和语言,使文字、语言、图像等在网络传输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是实现办公网络连接的有效技术。目前办公局域网多使用有线通讯技术,采用同轴电缆、  相似文献   
70.
陈聪 《科技资讯》2006,(33):77-78
“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把“数形结合”思想落实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本文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平台创新“数形”呈现,建构出“数形结合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具体的分析了“渗透形数,发现问题;揭示形数,自主探究;深化形数,构建体系;创新形数,迁移能力”四环节的实施,进而探讨了该模式操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