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体会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  相似文献   
83.
张洪才 《科技信息》2009,(31):131-131
本文分析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及创造性思维的可塑性,指出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达到的,高校应把此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又剖析了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环节及存在问题,介绍了笔者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4.
皇甫利生 《科技信息》2009,(31):I0259-I0259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建立更科学规范、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体系,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5.
当今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期开始,本文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6.
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创意,因而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特别注重创意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具有创意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在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的常规教学中把引导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放在核心的位置,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打破保守思维的枷锁,提升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87.
新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造就创造性、综合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师。教育家毕比博士(Dr Beery)在其著作《开发国家的教育品质》中指出:“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只有教师专业品质的提高,教育才会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88.
谷秀春 《科技信息》2009,(29):I0005-I0006
在翻译标准的讨论中,忠实一直都是核。概念。但中西翻译史上大量“不忠实”译文的存在与成功使忠实受到质疑。从而产生了忠实与反忠实的二元现象。传统翻译研究的忠实性原则让译者在实践中饱受忠实于谁、如何忠实的折磨,而解构忠实的观点使译者在理智上产生抵触。本文试图跳出二元对立的窠臼,通过对忠实与反忠实的分析,从创造性叛逆的第三视角重新认识和探讨忠实中反忠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将忠实纳入更多元的维度。  相似文献   
89.
我国高校正处于发展的重大转型期,面临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广泛多样的社会需求,依靠传统的高校管理思想不足以解决高校中纷繁复杂的问题,需要树立现代高校管理思想.为此,高校管理者应准确定位;树立科学发展管理观;确立"以人为本"管理观;确立发挥教师创造性的管理观;树立主体性高校管理观.  相似文献   
90.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重要性。编辑是读者群体中特殊的一员,可以说是除作者之外的第一位读者。作者创造出文本之后,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才能得以最后完成,但编辑不是一般意义上被动的接受,他们要担负着优化、指导作用,所以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接受,是在作者基础上的再创造。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作用可以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使编辑同作者一样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以往有人已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学揣浅陋,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编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