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5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后的构件截面刚度是表征锈裂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模态频率变化与弯曲刚度变化的关系,提出了锈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抗弯刚度识别的方法,绘制锈裂损伤后抗弯刚度识别图,根据实测模态频率可以识别出锈裂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弯刚度.通过弯曲试验实测锈裂构件抗弯刚度,结果与识别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2.
为防止共振,进而造成雷达的失真和结构的损坏,雷达塔的自振频率不能和雷达的工作频率相遇合。采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五种不同工况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增加斜撑是最有效的提高结构自振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四轮转向车辆转向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四轮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运用自动控制理论对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控制策略的四轮转向车辆的转向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主要就车速、轮胎侧偏刚度、整车质量、重心位置等因素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四轮转向样车的研制进行了说明,并将其用于仿真及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前轮转向车辆,高速时四轮转向车辆总体上有利于操纵稳定性,但不同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出现一些不利于操纵稳定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1800mm虚拟轧机板形控制性能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定义了评价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六项指标,包括承载辊缝凸度调节域、辊缝横向刚度、板形调控功效曲线、边缘降、辊间接触压力平均幅值和辊间接触压力分布不均匀度.建立了HC,CVC,PC和DSR系列轧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从板形控制性能的六项指标方面分析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各种机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考虑转子系统中转轴材料的物理非线性因素.建立同时含有线性和立方非线性刚度的碰磨转子的动力学模型.用数值积分方法、分岔图、Poincare截面、轴心轨迹、幅值谱等典型的数值方法研究了系统随不平衡量变化时碰磨转子的分岔与混沌行为,研究发现,系统具有阵发性混沌、周期解、幅值跳跃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为此类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故障识别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针对空间缆索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发生扭转,而扭转刚度为多因素影响的变量,数值模拟中难以准确考虑,从而无法精确计算主缆扭转角及确定索夹预偏角的难题,以杭州江东大桥为工程背景,揭示了吊索张拉过程中主缆的扭转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钢丝层间摩擦力对主缆扭转刚度的影响,并将拉-扭耦合效应及钢丝层间摩擦力在数值模拟中加以考虑,有效提高了计算精度,并通过改变抗扭刚度系数、吊杆张拉力、索夹预偏角等参数,确定主缆扭转特性与扭转效应,揭示了其正反扭原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扭转变化历程在数值模拟中需通过非线性迭代实现;随吊杆张力增大,主缆抗扭刚度从最小值逐步增加,改变主缆的抗扭刚度系数对主缆最终扭转角的影响不大;改变某索夹横向预偏角,主缆扭转现象存在"弱相干性原理"和"相邻影响原理";索夹预偏角小于(或大于)吊杆力与铅垂线夹角,主缆将跟随索夹发生正向(或反向)扭转,当吊杆力方向通过主缆形心时,扭转角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67.
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的小应变刚度在深基坑或隧道开挖等以变形控制为主的工程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参数.利用固结仪、应力路径三轴仪和共振柱联合测定江苏常州地区3个典型土层原状土的小应变刚度特性,得到了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HSS)的相关参数,包括土体的初始剪切模量、模量退化曲线、土体强度参数、加卸载模量等.分析了土体有效应力对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影响,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小应变模型参数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8.
进行了6组平齐式、外伸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试验,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推导了单向螺栓抗拉刚度、受拉端板抗弯刚度、柱壁抗拉刚度、柱壁抗压刚度和受压外伸式端板抗压刚度的计算式.利用组件法推导了平齐式、外伸式连接节点在弯矩作用下初始转动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给出的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计算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精度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最后,提出了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RHS)柱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决某重载车辆的驱动轴容易发生早期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非对称载荷作用下实现结构强度与刚度合理匹配的分段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非对称承载驱动轴的刚度对载荷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以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为约束、驱动轴花键的应变相等为目标的驱动轴结构设计优化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危险部位右侧花键齿根应力降低了90.3 MPa,驱动轴两侧扭矩分配更合理,且使用寿命提高了72.2%。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古滑坡的变形与其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了在对古滑坡滑带进行力学参数折减过程中考虑刚度退化的必要性,提出考虑古滑坡滑带强度折减和刚度退化耦合作用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耦合方式.依据大量的工程经验绘制古滑坡失稳变形曲线,提出古滑坡自稳能力预警位移值和极限位移值的概念和确定方法.最后结合工程算例,对全局强度折减、滑带强度折减、考虑滑带强度折减和刚度退化耦合作用的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表明,采用考虑滑带强度折减和刚度退化耦合作用的方法分析古滑坡变形场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