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浅层地震等勘查手段查明了陕县刘家山滑坡的性质、规模、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削坡、挡渣墙、截水沟和覆土生物措施等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2.
《潍坊学院学报》2018,(1):87-92
刘理顺是崇祯帝亡国之时,为其殉节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明史·刘理顺传》对其入仕前经历、入仕后为官事迹、殉节情状等记载多语焉不详,述及历任官职也有讹误。故文章拟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相关文献和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和考证,以期明晰刘理顺在崇祯一朝的活动轨迹,或许对《明史》的不足之处能弥补一二。  相似文献   
4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44.
综合运用物性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对环江-刘峁塬地区长4+5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四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和高岭石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水云母胶结相次之,铁方解石胶结相最差。油气地质意义表明,长4+5砂岩储层生、储、盖配置合理,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5.
《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旁征博引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整而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美学思想,准确评价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学术贡献,同时指出了其理论局限性,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实事求是精神。这部专著对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研究成果,它也是研究实践美学的创新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它也给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深刻、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6.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3-15
经考证,《寿光县志·艺文志》中记载的《藜照堂野史》一书,与新发现的《卯金野史》为同一本书。详细论证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书名不同的原因;简要叙述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残本的主要内容,考证了作者的姓名、籍贯、年龄。  相似文献   
47.
《漳州师院学报》2017,(1):67-72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曲《虚籁》,又名《今夕》《长夜吟》,曲风委婉含蓄,意境深远,蕴含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关于本曲,刘先生并未留有音响资料,也没有任何关于乐曲的描述,多年来,许多专家及演奏者对此曲曲名的涵义进行了论证,异同互见。其实,《虚籁》意指"无声"或"空虚的声音"这种论点不尽合理,从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刘天华先生的美学观等角度出发,《虚籁》的涵义更应从哲学范畴来理解。  相似文献   
48.
二胡作为独奏乐器,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从民间流传下来的二胡曲目屈指可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一批从其他器乐曲、声乐曲中移植和改编而来的二胡曲目,极大地丰富了二胡演奏曲目,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扬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及表现力。本文主要论述移植乐曲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铽-钛铁试剂─op(聚乙二醇辛苯基醚)一聚丙烯酰胺体系的荧光性质,讨论了酸度、钛铁试剂、op和聚丙烯酰胺浓度以及一些其它稀土离子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铽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50.
仙花寺,中国内地的第一座天主教教堂,它既是明末中西文化交融原生状态的见证者,更是研究明史、宗教史、中西交流史的"活化石"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考证仙花寺的地理位置,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