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31.
刘乾 《世界博览》2011,(4):23-24
列宁是谁?不同的俄罗斯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 列宁,可以是第一个成功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革命领袖,可以是摧毁封建制度、踏入全面工业化的新“俄国”的缔造者,也可以是埋葬俄罗斯传统文化、宗教的人。  相似文献   
32.
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革命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体 ,它都是直接从列宁文艺思想继承、发展而来的 ,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3.
列宁强调必须依法治国,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和司法独立,严格法律监督,法应与时俱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保证法律全面准确地实施,列宁的法制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黑格尔关于实践的且的性、中介性、现实性等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扬弃,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论断,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35.
列宁晚年的文化观,在他的理论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列宁极为清醒地指出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巨大差距及其历史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信为实现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关键,而人才既是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又是文化革命的骨干。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具有跨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邓小平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了列宁的思想,既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又分析指出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作为长期性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7.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史阶段。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只经过了三年的实践就被毛泽东放弃的。本文认为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来自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方面的压力,是其客观原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是其主要原因;对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缺乏全面理解,是其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38.
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的本质和内涵是密不可分的,它们解决了执政党领导为什么人和领导什么的问题,在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的本质、内涵的论述的基础上,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探索,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本质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率断,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内涵即列宁所说的“政治领导”的层次作出了新的论述,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理论,为我党领导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依法治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防止和反对宗派分裂活动,确保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十月革命后,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同"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宗派活动和分裂错误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出色地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且,为预防和消除"寡头政治"带来的分裂危险设计了"集体领导"、"改组工农检察院"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制度设计对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均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进行解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和谐思想的探索主要有:协调城乡发展与推动工农关系和谐的思想;建构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思想;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