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斯大林被列宁授予特别的权力到北高加索征粮,但是列宁并没有授予他军事方面的特别权力。也就是说,斯大林到北高加索去,没有军职,没有干预战线事务的特别权力。然而,在察里津的征粮却使斯大林得出了不享有特别的军权,不干预战线的事务就不行的结论。斯大林得出的这个结论瞬间使北高加索的局势复杂化起来。  相似文献   
22.
论列宁民族法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民族法制理论是列宁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认为 ,完善民族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平等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事业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列宁民族法制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制 ,从而大大地发展了列宁的民族法制理论  相似文献   
23.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4.
列宁领导下,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之初,党和国家机关内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列宁在从严治党,改革国家机关,依法惩治腐败等方面,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5.
2011年12月17日,69岁的金正日去世。盛大的悼念及葬仪,朝鲜人民特有的撕心裂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但这并非朝鲜体现对已故领袖无限悼念及崇敬的全部。一组神秘的俄罗斯客人悄悄进入朝鲜时,没有任何媒体捕捉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专事列宁遗体保存的俄罗斯专家团,这些常年工作在地下室的医生,是朝鲜国丧期间无可替代的尊贵外宾。躺在红布下的金正日,在走完一系列公开殡葬程序后,将经由俄罗斯人细致处理,之后才  相似文献   
2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史阶段。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只经过了三年的实践就被毛泽东放弃的。本文认为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来自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方面的压力,是其客观原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是其主要原因;对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缺乏全面理解,是其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7.
斯大林为何会被指为谋害列宁的嫌凶?一些学者认为,从他们的种种嫌隙入手,或许能找到头绪。不过,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列宁遭斯大林毒杀的论调,在学术界还属于非主流观点,俄罗斯国内对此的质疑尤为强烈。2012年5月上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次病理学研讨会上,列宁的死因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赞同将列宁之死归结于家族病史、身心压力甚至中毒,而前些年一度盛传的"性病"之说基本被否定。但来自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列夫·卢里却是语惊四座——他声称,斯大林有毒  相似文献   
28.
在工人阶级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问题上,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列宁始终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必须结合成为统一的阶级斗争;在俄国的具体条件下,必须把政治斗争放在首位;同时列宁也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9.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歌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个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歌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上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