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就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沿革、概念、构成、适用、处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代位权制度。《合同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代位权诉讼方面的问题,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代位权制度。但进入诉讼程序的代位权与民事诉讼法中代位执行权的并存在适用中出现立法冲突问题。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冲突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有利于代位权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3.
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以刑罚为视角,结合攀枝花市涉毒犯罪的特点,攀枝花市民族地区在打击涉毒犯罪刑罚适用上应充分利用财产刑的作用,特别是加大罚金及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的适用,使涉毒犯罪无利可图;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背景下,建议出台结合各地毒品犯罪实际的刑事司法政策,增强刑法的威慑功能,建立打击、遏制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4.
从罪刑角度并结合刑罚的目的来看,非法采矿罪的设置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应盲目呼吁加大法定刑的方式来遏制犯罪。同时,建议取消"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作为非法采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5.
彭程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2):130-133
为了避免死刑制度的滥用,贯彻我国刑法的少杀、慎杀原则,我国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作出了部分修改,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以新《刑事诉讼法》为前提,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其不足并寻求完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
刑罚的根据问题长期存在报应论与功利论的对垒,在报应论内部又有神意报应论、道义报应论、法律报应论的先后更替,在功利论内部也存在着一般预防论与个别预防论的分庭抗礼。而在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是融报应与功利于一体的折衷论。邱兴隆教授的《关于惩罚的哲学》这本专著全面介绍了关于刑罚根据的各种争论,并在汲取前人有益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性统一论”一体化刑罚观,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力作。  相似文献   
97.
Value of Penalty     
文章从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节约司法资源和提升刑罚效益和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4个方面阐述了刑罚轻缓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8.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99.
从客观归责的角度,就条件理论所确定的条件关系检验出具有可归责性的条件,从而使客观归责变成有独立内涵的构成要件判断标准,而不是确定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标准,这就是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归责理论对构成要件论的最大影响,在于将判断重心由主观构成要件转移到客观构成要件,赋予客观构成要件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客观归责理论重新诠释构成要件合致性,从客观面定义行为不法是其重要贡献。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判断体系中的功能,除了提供刑法规范的价值判断之外,也是阻却不法或阻却构成要件该当的要素。客观归责的目的在于促成刑罚的合理化,这与法益对构成要件的限制和对刑罚范围的限制作用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0.
二战后,英国进行了重大的刑法改革,这种改革从修改刑事法开始,制定了大量刑罚制度,如1956年的《性犯罪法》、1957年的《杀人法》,这一改革有力的推动了刑罚的轻缓化与人道化,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其并未很好的抑制犯罪,并且在60年代“法与秩序”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对刑罚制度的批判越来越高涨。于是哈特“对惩罚问题所抱的兴趣,现在已空前浓厚。而且,我还怀疑对它的公开讨论再也没有比现在更为混乱不堪的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哈特发表了以《惩罚原理导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论文表明了自己刑罚一体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