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化诉讼程序、节约司法资源是刑事和解制度的根本理念。经过长期探索,台湾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从"职权主义"到"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确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当前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及协商制度对我国内地刑事诉讼架构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目前现有的一些质量模型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了现有的指控软件质量模型建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指控软件的质量模型建立方法框架,其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软件模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存在着冲突,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行为具备刑事违法性而不具备社会危害性、行为具备社会危害性而不具备刑事违法性。本文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角度讨论了怎么解决此类冲突。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之间的契合展开研究,并将上述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令人瞩目的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刑事和解制度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尽管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恢复性司法、刑事调解等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视参与当事人各获利益、协商和谈与权利自决等相同或相似之处,然而,细究起来,仍互存差别,各成一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于一项优越的刑事司法制度,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探索出适合于中国本土资源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之路,使其能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服务,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刑事司法令状主义的含义及其在完善刑事裁判权功能、保护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我国刑事庭审程序中引入真正的司法令状主义以扩充刑事裁判权功能的重要意义,并对在我国构建司法令状主义的具体方式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德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支配说是关于正犯与共犯区分的通说,该说以是否存在对共同犯罪的实际控制为立足点对正犯和共犯进行区分,这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借鉴的范本。该理论应当引入我国刑事司法之中,以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主从犯难以区分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在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公安民警的法治理念和执法水平都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应对社会稳定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更好的检讨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于更好的构建完善的警队建设,有效应对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